前陳沅陵王故陳府君(叔興)之墓誌
君諱叔興,字子推,吳興長城人也。陳孝宣皇帝之第廿六子,施太妃所生。昔者堯授虞舜,達四聰於天下;周封媯汭①,紹百世之清徽。若夫列國盟會,具顯丘明②之史;汝潁高風③,久摽文舉之論。自荊河北徙④,震澤東移⑤,譬彼鎬京,寔符王氣⑥。君幼而穎悟,體平叔之金精,重氣淳和,蘊慈明之玉潤。孝由率性,誠乃自然。既備人倫之道,且馳文雅之譽。東平聰敏,未足擬儀;北海肅恭,何曾仿佛。兼以好學等於劉安,修文同于曹植。爰自禮年,早傾幹蔭。君孺慕之悲,春松變色;精誠所感,冬筍抽林。至於服闋⑦,每讀《孝經》,見事父孝事,天明未常不廢書而泣涕。奉承遺訓,操履清潔,資孝以誠。自加形國,年甫⑧十三,在陳封沅陵郡王。當封之時,君乃開東閣以招賢,辟西園而禮士。玳簪珠履之客畢集于梁庭,岩棲澗飲之民競游于楚席。同枚馬而作賦,共申白而論詩。常以散誕任懷,不以矜驕在意。真明三年⑨,陳祚忽其雲亡,同奉明化。開皇九年入朝,特蒙榮渥。大業二年,奉敕預參選限⑩,為身染疾不堪集例,官遂未成。方當調鼐鼎以匡時,坐槐庭而高視,何期降年弗永,興善徙虛,構疾彌留,奄從運往,以三年廿三日薨于長安縣弘教鄉務德里之第,春秋卅有五。嗚呼哀哉!唯君鑒識弘遠,器亮淵賾,重義輕財,貴信賤玉,高邁昔賢,遠邀清譽。梁木其壞,哲人亡矣!粵以其年歲次丁卯六月戊寅朔七日甲申葬於大興縣義陽鄉貴安裏高陽之原,禮也。長子發、第二子察等哀不勝喪,杖而複起。恐山移海竭,陵穀貿遷,播美譽於無窮,騰英聲于玄石。乃為銘曰:
爰自軒黃,仍暨虞唐,帝德允葉,媯風克昌,悠哉若水,弈葉重光。
降生才子,英聲淑美,東閣招賢,西園禮士,玉潔冰清,蘭芬嶽峙。
悲泉景往,漏催時急,玄夜方深,清暉永戢,痛矣哲人,悲嗟何及。
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八輯
注釋:
①
周封媯汭:媯汭,水名,在山西省永濟市南曆山(今首陽山)。《史記全本新注》:“媯汭,媯水河灣,舜所都之地,媯水源出山西省永濟縣南之曆山,注入黃河。”傳說舜居於此,以“媯”為氏,堯將兩個女兒嫁給他。“周封媯汭”,借“媯汭”指舜的後裔媯滿,封于陳地。
②
丘明:即左丘明,魯國人,中國春秋時史學家。相傳曾著《左氏春秋》(又稱《左傳》)和《國語》。兩書記錄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價值的原始資料。
③
汝潁高風:汝潁,豫州有兩條河流即汝、潁,兩河的流域叫汝潁地區,人口眾多,土地肥沃。“汝潁高風”,這裏指潁川太丘長的高風亮節,長期標榜史冊。
④
自荊河北徙:荊河:荊,指荊山,河指黃河,因豫州在荊山與黃河之間,故以荊河代指豫州。語出《尚書•禹貢》“荊河惟豫州”。“自荊河北徙”:暗指先祖陳軫先仕楚,後封潁川侯由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北徙豫州潁川這一事。
⑤
震澤東移:震澤,介於長江與錢塘江之間的太湖平原,古太湖名。這裏代指吳興。“震澤東移”:應指先祖陳達由潁川東遷吳興一事。《全唐文補遺》第二輯324頁載江夏王陳伯義之子《陳察墓誌》:“君諱察,其先潁川人也。因官震澤,又為吳興人也。”
⑥
譬彼鎬京,寔符王氣:鎬京:即西周國都,在今西安市西南、灃水東岸。“寔”通“實”和“是”。以“汝潁高風、荊河北徙,震澤東移”等山脈河流來追述先祖遷徙發展的歷史里程,並引“譬彼鎬京”為喻,概括陳姓在歷史上的作為。
⑦ 服闋:守喪期滿除服。闋,終了。
⑧ 甫:剛剛、才。
⑨
真明三年:即禎明三年。禎明,為後主叔寶年號,因隋高祖楊堅之祖名禎,因避諱故改為“真”。
⑩
開皇九年入朝,特蒙榮渥,大業二年,奉敕預參選限:此所指歷史事件是開皇九年(589)正月,以後主陳叔寶為首的王公貴族一行被押往長安,到了長安不但未被處死,反而賜以衣食、土地,發配隴右、河西諸州安置,過著自食其力的尋常生活,長達16年。到了大業二年(
606),由於隋煬帝以後主第六女婤為貴人,絕愛幸,因召陳氏子弟盡還京師,隨才敘用,由是並為守宰,遍於天下。“榮渥”,
謂厚恩。
按語:
“沅陵”,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沅水中游,素有“湘西門戶”,在陳朝是叔興封地。陳叔興,是宣華夫人同母兄,生於太建五年(
573),卒于隋大業三年,享年三十五。叔興入長安,按理會受到隋室優待,然而由於甯遠公主入隋年齡尚小,雖居“掖庭”,只有十來歲,及長,又因獨孤氏文皇后獨專後宮,直到仁壽二年(
602)八月,獨孤氏病逝後,宣華夫人開始得寵。之後,叔興可能回到長安,居弘教鄉務德里。在此之前,叔敖、叔興和其他陳氏子弟一樣,都要被分置隴右、河西邊遠州縣自食其力。直到“大業二年(
607),奉敕預參選限”,跟其他子弟一樣“隨才敘用”。所謂“特蒙榮渥”,是指保住性命即謂皇恩,並非叔興因宣華夫人而受特殊優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