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華陳氏譜序集錦 »

石獅陳氏

作者: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6年06月10日

石獅陳氏

第一節  肇基繁衍及遷移

蚶江錦亭後辛陳氏:

後辛陳氏一世祖陳邦彥,字美上。原籍浙江杭州臨安人,勇猛超群,尤精騎射,其妻葉氏(丞相葉夢鼎之女)。宋景炎丙子歲(1276年)陳邦彥以進士及第封武經郎。陳邦彥隨益王端宗入閩,後因福州為元兵攻破失陷,又隨端宗、張世傑等退至泉州,值泉城守將蒲壽庚降元之變,與張世傑等保端宗輾轉廣東雷州灣,後與元軍在海面上殊死決戰,兵敗突圍,遇到颶風舟覆,不幸於戰役中罹難。

子紹箕(字繼先)把其父收葬于象峰錦亭(泉郡廿四都亭下鄉)之西麓(今錦亭村北面地,俗稱後墓池),追稱仁祖。並擇居錦亭(又名錦裏、亭下、象畔錦亭、錦染),後娶本鄉王氏之女,紹箕是為錦亭後辛之開基祖,即二世祖(今祖墓還在錦尚鎮柰厝前山,墓坐東向西,墓碑刻有後辛二世祖)。紹箕生有三子,長子克長(字允元),開基福埕(古地名,據說為現在的晉江陳埭)(克長傳有二子,長子宗信、次子德綬);次子克恭(字允德),聚族錦亭後辛;三子克讓(字允謙),開基倉埕(即今錦尚鎮尾厝——錦美)。五世陳善(字孟廣,號澹然),遷郡城。後辛陳氏至今傳二十六世,衍290人。

據族譜記載,移居省外有北京、廣東海豐、浙江溫州、臺灣等;省內有福州、福清、延平、泉城、浮橋、南安、東坑、土嶺、宅內、後曾,本市有厝上錦美、蚶江、湖邊、永甯、鼇江等。

 

錦亭陳氏家廟派:

陳潤裔孫陳靈源於南宋末由泉州元妙觀角遷象畔錦亭,為肇基始祖,至今 745年。陳靈源有二子:長子宗惠的子孫有遷居陳江(今陳埭)、泉州玉塔(今泉州北峰塔後村)、仙游,次子宗舉的子孫有遷居臺灣、安海、西佘、祥芝、永春、後曾、深滬、南安豐州等。錦亭陳氏家廟派現衍 874人。

 

錦亭錢埔房陳氏:

陳秀福於元末至正年間(1367年)從河南固始入閩定居港塘村(即港塘西昌、玉浦陳厝、錦亭錢埔房),而錦亭錢埔房即陳秀福之長子陳德昭的四子遷來定居,時間約為1450年,故錦亭錢埔房尊陳德昭為始祖。陳德昭三子遷居玉浦、五子遷居同安溪邊。錦亭錢埔房陳氏現衍 262人。

 

蚶江陳氏:

雍正年間,陳世叔從錦亭移住錦江(蚶江)。傳至今九世,衍百餘人。另有浙江、惠安遷入的陳姓百餘人。

 

東■(龍安)陳氏:

出自笱江穎川(地號黃甲),始祖為陳均禮(諱義、號六致政),妻俞氏(諡六孺人)。生二子:長子陳宗和、次子陳宗賢。陳宗和奉母命出居龍安、侖上保。故龍安陳氏尊陳宗和為肇基始祖,今傳衍54人。

 

厝仔陳氏:

由石獅大侖陳氏遷入,現傳35人。

 

永甯鎮陳氏

永甯陳氏成庵公支系:

據譜載:“始祖成庵公於南宋二世趙■年間(1163-1189年)由來河南光州固始縣來鼇城(即永寧)定居。賜進士出身,歷任禮部侍郎兼詹事府正詹事之職,其裔孫世胄,宋代六房肇宗曾授武德將軍,而明代二、五房,二位始祖也封為武德將軍。清代道光年間,陳■仁賜進士出身,後入翰林院。清嘉慶年間科舉廷試中一等甲第三名(武探花)。

分支:及至近代,陳姓族裔渡洋經商,開拓實業者甚多。他們馳聘於東南亞各國及臺灣等地。如20世陳植貝往臺灣高雄開牛奶廠,華宗往泰國開工廠,21世陳德樹從事銀行業,陳植富創辦實業,陳植藻在菲律賓宿務經商,還有煥補、煥熙、煥然、錫標、增沛、增拔等均事業有成,在菲華社會頗具影響。新中國成立後,又有植星子系、煥炫子系、錫秋子系、植藻子系,在菲律賓經濟方面均具有相當實力。

永甯霞滴陳氏支系:

陳滴江於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從福州下滴江遷居永甯衛城。為不忘祖籍地,於是將“霞滴”作為其堂號。該支系七世祖武探花陳友綱為其家族傑出的代表人物。

 

下宅陳氏:

霞澤陳氏開基始祖陳明臨,系世襲將軍。其父陳福祿系穎川陳文範之裔,明永樂戊子年(1408年)授兵部尚書,庚寅(1410年)著勳封救駕將軍,甲午(1414年)調鎮永甯,署於西庵,傳子有三,長子陳明臨為世襲將軍,後求安不仕,隱居霞澤,因號澤隱。次子陳明深為昭信將軍指揮使兼管千戶鎮守永寧,後隨鄭和第五次下西洋,定居印尼,系印尼第五任總統瓦希德的祖先。三子陳明淵為武略將軍,仕金陵而派籍金陵。

 

港邊陳氏:

開基祖陳榮遙,河南光州固始縣人氏,徙居江州,後入閩,定居港邊。其後裔自清朝之後,陸續有人到菲、台等地謀生。新中國成立後,有族人旅居港、澳,並在旅居地生殖繁衍後裔。2001年修譜期間,落實在海外旅居族數為 136人。

 

岑兜(銀江)陳氏:

開基祖陳寶蓋于唐昭宗年間,自河南光州移居永甯岑兜村,迨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有10多戶往菲律賓,現約100多人。

 

金埭陳氏:

一世祖陳隨升(1993~1990年),於1949年,自惠安縣熊厝村遷入金埭定居。

 

港塘(錦江)陳氏:

港塘(錦江)陳氏系陳元光後裔。據《錦江陳氏族譜》載:陳元光父子入閩漳郡,子孫移居桐城。明洪武三年(1370年)冬遷來錦塘(港塘),兄弟四人因倭寇入侵被迫散居,長者遷居錦塘(錦江),次遷莆田(涵江),三遷晉江金井(溜江),四不明去處,故有四子傳三江之稱。港塘(錦江)肇基祖陳致正(字賢德),娶王氏、郭氏,生五子,自明洪武三年肇基港塘以來,已曆六百四十春秋,傳廿二世,蕃衍五百餘人。

 

港塘(錦塘)西昌陳氏:

錦塘西昌陳氏肇基祖陳秀福於元末至正年間(1367年)從河南光州固始縣入閩,定居現錦塘鄉內頭堡,因見此地土地肥沃,實為魚米之鄉,故各自擇地建屋定居繁衍,迄今傳廿餘世,六百餘年,衍三千餘人。三世陳史娘遷仙游、十世陳奇冬遷霞浦、十二世陳長聯遷福州、十三世陳大總、陳大清、陳大都、陳大滸、陳大甄及十四世陳有時、十六世陳亨山遷往臺灣,另有族人移居菲律賓。

 

洋內亭陳氏:

洋內亭陳氏源於祥芝(芝山)後頭,始祖肇祥派下長房。迨九世陳守為之子陳道封(字乾元、號獻習),於清乾隆庚午(1750年)徙居洋內亭,故洋內亭陳氏尊十世陳道封為肇基祖。陳道封自開基洋內亭以來,已曆二百六十春秋,傳十一世,蕃衍四百眾,十六世陳宗往港塘、陳宗腳往菲律賓,十七世陳祺霏往三明。

 

玉浦陳氏:

明成化年間,陳毅齋由錦塘入贅玉浦金家,後裔蕃衍玉浦陳厝,自毅齋開基玉浦陳厝至今曆五百二十餘載,傳三百餘人。明萬曆年間陳啟震遷住廣東南陵。陳啟範、陳啟泰昆仲遷往福清。清康熙年間陳登聰遷往泉城南山兜新巷內,陳茂堯遷往菲律賓。清中期陳大琛遷往臺灣,陳采淵遷往菲律賓。清光緒年間陳采耙、陳采濾、陳采潑、陳采宣遷居臺灣,陳采意遷往福省(福州地區)。

 

前廊陳氏:

始祖陳金,福建福全人,大約明朝萬曆年間,在朝為官,受奸臣所害,被皇帝賜吞金自盡。陳金在臨終時對子孫說:“我死之後,棺木扛向南方走,在停下時,再也扛不起來,就葬在那裏。”子孫遵照其遺囑,一直把棺木向南扛,來到山兜(現靈秀鎮華山村)前廊,停下時再也不能扛起,子孫便把棺木葬在那裏。所葬地點族譜有記載,可惜在農業學大寨時被平整鏟平。陳金子孫在前廊定居繁衍,逐漸形成一個大村莊,後來由於戰亂,前廊陳氏族人陸續外遷,一支遷去深滬。前廊陳氏現有人口86人。僑居菲律賓、美國、加拿大及港澳地區的族人約 150人。

 

厝上陳氏:

陳紹箕之三子陳克讓(字允謙)於元大德(1290~1300)從蚶江鎮錦亭後辛開基倉埕(即今厝上村),後又徙居諸村落,六傳至陳古峰複徙厝上,自此枝葉繁茂。曆九傳至陳延銓,陳延銓生子二:長子卓岸、次子無考。陳卓岸生四子:長子陳賓海為東頭祖、次子陳賓齊為橋仔祖、三子陳賓山為大厝祖、四子陳賓園為隔壁祖。陳無考為引內祖。厝上陳氏總人口數 758人。

 

石湖陳氏:

石湖二甲陳氏,因譜失,歷史源流無據可考,已有數百年歷史,現人口只有十餘人。另一支石湖陳氏同錦亭分支而來,歷時一百餘年,傳數十人。

 

曾坑陳氏:

一支由銀江陳氏第五世(無譜記載遷入者)遷入,現傳二百餘人;另一支由永寧遷入(遷入時間及遷入者無據可考),傳二百餘人。

 

寬仁陳氏:

由永寧觀音亭傳入,現傳五世,後有子孫往菲律賓、香港、臺灣等地。

 

五星陳氏:

由錦亭、洋內亭、港塘等地遷入,二十餘戶,繁衍近百人。

 

洪尾陳氏:

由東垵遷入,至今一百餘人。

 

石湖陳氏:

現在人口數十人,同錦亭等地遷入。

 

下澤陳氏:

現有人口四十餘人,由下浦遷入。

 

第二節  分佈

據石獅市公安局戶籍資料統計,截止2007年12月,陳氏在石獅361個姓氏中人數排行6位,共計15534人。

石獅市陳氏人口主要分佈情況表

鎮辦  人數 主要聚居地及其人數

鳳裏街道2144 後花社區 104人 東村社區 57人 寬仁社區 400人 仁裏社區 243人

       新華社區 188人 華南社區 228人 華侖社區 95人 五星社區 198人

       龍華社區 273人 大侖社區 358人

湖濱街道1961 新湖社區 171人 仙跡社區 264人 花園城社區196人 金林社區 127人

       玉湖社區 228人 林邊社區 269人 長福社區 113人 曾坑社區 399人

       湖邊社區 194人

靈秀鎮 2745 鈔坑村 52人 彭田村 112人 塘園村 36人 仕林村 37人 塔前村 92人

       港塘村2042人 靈獅村 85人 靈峰村 40人 靈山村 27人 前廊村 132人

       華山村 54人 聯邦村 11人 茂廈村 25人

寶蓋鎮 1357 坑東村 33人 上浦村 50人 侖後村 64人 前園村 23人 前坑村 30人

       後垵村 27人 後宅村 24人 塘後村 162人 塘頭村 41人 塘邊村 59人

       山雅村 16人 杆頭村 48人 松茂村 26人 玉浦村 272人 鋪錦村 279人

       鄭厝村 28人 蘇厝村 10人 雪上村 37人 龍穴村 28人

       寶源居委會 100人

蚶江鎮 2080 錦裏村 15人 蓮東村 22人 蓮中村 32人 蓮西村 36人 蓮塘村 106人

       青蓮村 47人 厝仔村 199人 溪前村 13人 古山村 17人 洪窟村 41人

       東垵村 62人 石壁村 33人 錦亭村1010人 蚶江村 137人 錦江村 21人

       大廈村  6人 石漁村 54人 石農村 39人 水頭村 190人

永寧鎮 3076 永甯居1308人 下宅村 505人 前埔村 26人 後杆柄村17人 塔石村 12人

       子英村 167人 山邊村  6人 新沙堤村 4人 沙美村 61人 洋厝村 19人

       西偏村 16人 西岑村 51人 郭坑村 12人 郭宅村 17人 院東村 15人

       梅林村 98人 港邊村 450人 沙堤村 115人 外高村 22人 金埭村 29人

       浯沙村 126人

祥芝鎮 1180 湖西村  5人 後湖村 14人 蓮阪村 33人 赤湖村 33人 祥漁村 267人

       祥農村 596人 祥運村 181人 古浮村 28人 前山村  6人 大堡村 17人

鴻山鎮  337 東園村 16人 洪厝村 18人 蓮厝村 23人 湖厝村 29人 西墩村 26人

       邱下村 21人 郭厝村 19人 東埔一村33人 東埔二村52人 東埔三村55人

       伍堡村 45人

錦尚鎮  654 盧厝村 26人 奈厝前村23人 楊厝村 14人 港前村 11人 西港村 15人

       厝上村 181人 東店村 36人 深埕村 15人 錦尚村 333人

 

第三節 族譜 昭穆

一、譜牒

1、《錦亭後辛陳氏族譜》:陳唐觀(字懷瑜),獨力建祠著譜,於康熙年間重修,民國六年,由克鞭與忠及合力重修。

2、《錦裏(錦亭)陳氏族譜》、《陳江陳氏五房五宗譜》:清鹹豐丙辰(1856年)修,陳夢元撰稿、十五世陳慶鏞為其作序。

3、《錦亭陳氏分支錦江世淑公家譜》:始修年代失考,辛巳年(2001年)重修,修譜人陳文沛,現存總譜三本、分譜三本。

4、《東垵陳氏家譜》:始修年代失考,共和戊寅1998年重修,楊滾、郭水抽撰修。

5、《永甯陳氏大宗譜》,經清中葉及民國1931年二次重修,文革時被焚,1987年重修新譜。

6、下宅陳氏:現有《霞澤陳氏族譜》一部(一冊四本),修於2001年。族譜保存人:陳厚建。

7、港邊陳氏:有族譜《鼇江陳氏宗譜》一部,修於2001年8月,並下設分房譜。

8、銀江陳氏:有《銀江陳氏族譜》一部,失於倭亂,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八月重建譜牒,至乾隆年間重修,2002年再修。

9、洋內亭陳氏族譜:《陳氏洋內亭道封公分派族譜》,民國三十二年癸未(1943年),由幾懺、幾有、幾禁主修譜,許毓秀撰序,1996年敦計、敦土、本鈿、本欽發起重修,志忠撰序。現存族譜一冊。

10、玉浦陳氏家譜:《玉浦陳氏長房三支家譜》,始修於乾隆二十年(1757年),由祥玉、學愧、五車撰修,崇堅、克諸繼修,之後見塘再次續修,進修(字伯群)作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陳采遇主持重修,陳拔、陳弁、陳赫續修,紹祖作序。民國十七年(1928年)再次重修,劉麟文、劉迺明作序。現存道光版《玉浦陳氏家譜》一冊,民國版《玉浦陳氏長房三支家譜》一冊。

  清宣統三年(1911年)由耀箴、耀獨倡修,大隨派下《錦浦陳氏分支家譜》,林孫榮、董沐作序。現仍保存。

11、《港塘錦江陳氏族譜》始修年代失考,1953年重修,現存初稿一冊。

12、港塘(錦塘)西昌陳氏族譜:《錦塘西昌陳氏族譜》因被倭寇焚毀,故難稽世代。至清嘉慶十二年丁卯(1807年),合族齊力殫心,始將譜牒重修。道光三十年庚戊(1850年)再次整修。後因受蟲食濕侵,字跡不清,又遭文革沒收、部分焚毀,殘缺不全。故族人一致提議重修,時由耀庭、耀堀、耀賜、耀義、耀權主持,于共和戊辰(1988年)開檀錄輯,由陳光澤、陳煥東繕正修成牒譜,並作序言。

  現存《長房族譜》、《二房族譜》、《三房頂下圈仔內、小仕林後盾族譜》、《三房頂下角、蓮塘東山林族譜》、《四房族譜》共五冊。

13、厝上陳氏族譜:明、清年間曾多次修族譜,但因兵變、海風漲水等原因,腐蝕失落,至光緒二十年(1895年)重修。

 

二、昭穆

1、錦亭後辛陳氏:

  昭穆:(從十七世起)

  諱行:國家植本 克忠與孝 尊君親上 濟世其美

  字行:祖宗德澤 及於孫子 長存仁義 永葆榮華

2、錦亭陳氏家廟派:

  諱行:瑛文定克祥長,興奕代綿我家。

  字行:伯仲簪纓振起,孫曾科甲聯登。

3、錦亭錢埔房陳氏昭穆:敬大有元亨 采耀培鐘泰 榮耿基 潤 梅炳墨金澤

4、蚶江陳氏昭穆:

  克忠以孝傳家室,由義居仁處世箴,聚星盛德源流遠 ,設榻高風慶澤長。

5、東垵陳氏:無

6、厝仔陳氏:無

7、永甯陳氏成庵公支系:

  昭穆:(從12世起)

  銘洵楷輝墀 錦淵植煥增 錫沼材炳垣 鐘瀛桂析培

  釧淳棟焜基 鑠澤柏煒坤 钜浩彬烱堉 鑫涵樸烻堅

9、下宅陳氏:

  昭穆:(從第十六世起)貽謀培德厚,奕世振家聲。宗澤傳芳遠 ,祖功讚譽尊。

9、港邊陳氏:

  昭穆:仁義長髮祥,忠和永垂芳;亦思貽孫謀,為克揚世德。

10、銀江陳氏:

  昭穆:天修道德,賢才著美,甲第傳芳,箕裘踵起。

     文章永煥,丕振家聲,前承祖武,後貽孫榮。

11、金埭陳氏:無

12、洋內亭陳氏昭穆(從十世起):

  道德有傳芳、敦宗本孝子、奕世知書文、漠訓承先澤、賢才望後昆。

13、玉浦西昌大宗字行(自十三世)

  諱行:敬大有元亨,采耀培鐘泰,榮耿基宏潤,梅炳墨金澤。

  字行(從十六世起):芬藻道昌、時運紹光、肇敏玉香、麟翰佩長。

14、港塘(錦江)陳氏名諱:

  致純忠佰 、孝順世於懷、士元廷欽清、采耀培章泰、榮耿基宏潤、

  梅丙墨金澤、松柏植增輝、宗光振家馨、積善則道明、國禎育棟樑。

15、港塘(錦塘)西昌陳氏昭穆:

  諱行:敬大有元亨 采耀培鐘泰 榮耿基鋐潤 梅炳墨金澤

  字行:芬藻道昌、時運紀光、肇敏玉香、麟翰佩長

16、前廊陳氏昭穆:

  天元德肇君;繼開維忠孝;光裕在詩書;錦映振麟慶;永傳億萬年。

 

宗祠

錦亭後辛陳氏宗祠:

六世陳唐觀獨力建祠後,又重修幾次。於2000年 9月,由旅港僑胞陳清忍、陳天賜、陳世曲等慷慨解囊,重建宗祠。宗祠按古建築風格以石木結構,三開間二進,面積 300平方米。

楹聯:後皇祀樂嘉壇隆盛,辛歲重光祠貌巍峨。

   紹繼先賢知稼牆,箕裘恒業在詩書。

   歸川入海群策群力,集腋成裘肯構肯堂。

   錦石成文光梓裏,亭瞳向曉勖弟昆。

   先祖昭明裔孫俊秀,錦亭絢麗穎水流芳。

   舜祖肇仁存,穎川豔古今。

錦亭陳氏家廟:

始建時間失詳,光緒年間重修,西元2000年重建。三開間三進,建築面積 580平方左右。

楹聯:其中有原國民黨元老陳立夫所撰寫之警句,陳立夫之秘書陳大絡所書寫。

永甯陳氏大宗祠:

始建時間不詳,清嘉慶甲戌年(1814年)重修,民國初期再修,迨至1985年全部翻建,其規模為三間二進,總面積 300平方米。

楹聯:孝德傳芳聲揚晉水,成庵世衍拓業鼇城。

   穎悟圖新祖德生輝緬朝翼,川靈集瑞宗功遠播溯光州。

   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春祀冬嘗遵萬古聖賢禮樂。

祠堂中有閩浙使陳朝關題匾:“惟祖有德”;廈門書法家協會會長陳美祥題寫。

永甯霞滴陳氏宗祠(小宗):

始建于嘉慶十一年(1806年),據《新建霞陳小宗祠序》記載,嘉慶九年(1804)旅居臺灣的陳明玉回永甯謁祖,並帶回一筆錢準備建房養老,回鄉後發現霞滴陳氏尚無宗祠,便感慨道:“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於是,他讓出原本用於建房的地基,並捐出所有積蓄創建“霞滴陳氏宗祠”,歷時近 3年才大功告成。宗祠面積為 388平方米。

宗祠大門聯:有為探花使,綱常道德家。

霞澤陳氏宗祠:

建于清朝嘉慶壬申年(1812年)。由十二世裔孫陳恒德獨資創建,1986年旅菲宗親陳德祖、陳德汀返鄉,見宗祠損壞,回菲後積極籌資,而予重修。1998年,在海內外宗親支持下,再予重建,其規模為三開間兩進,建築面積 360平方。該工程於2002年舉行竣工慶典。

楹聯:天下聖賢尊第一,古來孝友羨無雙。

   孝弟為人身大本,陶漁開商業始基。

   尊為天子典型在,世襲將軍碩裕長。

鼇江陳氏宗祠:

始建于明朝天啟年間,1995年在原宗祠舊址上重建新祠,1997年竣工,其規模為三開間兩進宮廷式建築,總面積 355平方。

楹聯:穎水長流鍾瑞氣,川源不息毓奇英。

   穎川世胄綿延播九州,鼇海源流脈遠聯環宇。

   歷朝宰相輔佐台鉉垂史冊,累世名臣忠心效國壯天威。

銀江陳氏宗祠:

始建於清康熙50年(1171年),乾隆、光緒年間二次重修,1993年重建,其規模為三開間兩進,面積 350平方米。

楹聯:禪讓流芳推孝友,穎川衍派遍閩台。

   太丘德望重,湖海豪情高。

除著作郎撰三國志晉代稱良史,上中興論成一家言龍川集巨篇。

厝上錦美陳氏宗祠:

位於錦尚厝上前尾厝港據,始建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坐北朝南,依山傍厝上溪,宗祠坐向艮坤兼寅申,祠宇因年代久遠經受風雨侵襲,破損不堪,1982年族長世火倡舉重建宗祠。同旅菲律賓、旅香港之裔孫響應出資營建,按舊制重修,建築面積長13.75米、寬 9.19米,合計126.35平方米。祠堂面闊三間張,中天井,前石埕,建築裝飾明清風格,正堂設龕奉祀歷代先人神靈牌位。

楹聯:前■五世鳳凰蔔、美著二難元季風。

   派溯潁川百世淵源繩祖武、堂開錦美千秋模範貽孫謀。

   維國家植本傳世慶昌宗、文章光祖澤詩禮貽孫謀(兼為本宗字輩譜)。

   重修宗祠留聖跡、華構肯堂奠帝居。

   錦祠面對青山子孫盛、美構基臨綠水後昆昌。

   古道風華茂闌桂、峰出百脈遊子馨。

   賓玉蘊華輝祖德、山川拱秀蔭宗基。

   大德蔭後昆孫枝蕃衍、厝堂光祖地宗功綿長。

   賓至皆因崇祖跡、園宜不外茂孫枝。

   赫祖武經光宋室、錦亭世澤遺濱鄉。

玉浦陳氏祖厝:

明正德年間,陳嫣乞始建,三開間二進結構,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陳采遇獨資重修。

港塘錦江陳氏宗祠:

始建年代失考,合作化期間改為生產隊倉庫,現尚未重建,港塘錦江陳氏祖宇于2008年重建,2009年竣工,二進五開間帶花向,耗資一百多萬元。

港塘(錦塘)西昌陳氏宗祠:

始建年代失考,共和癸亥(1983年)修建,甲子(1984年)竣工。

楹聯:西展東伸字支衍百世,昌官家語桑梓茂千秋。

   澤紹曆山星輝聚德,家傳潁水族衍錦壑。

前廊陳氏宗祠:

宗祠已倒塌,遺址尚在。祖廳舊式三間張帶夯頭,沒有對聯。

 

文物

蚶江鎮陳氏文物:聖殿(供奉玄天上帝)、朝水堂、義安殿、清安殿。

葫蘆亭(和路亭),亭上原掛有“象畔錦亭”牌匾。清朝一縣官賜給“錦亭仁裏”牌匾。

“綸言疊錫”牌匾:陳甘露,清王朝所賜。

永寧有岩刻“盡瘁捐軀”:(旁附題:欽差大臣沈葆楨為奏請賜恤雲騎尉陳維禮立。光緒三年)位於永甯文祠東側岩上。系清朝福建巡撫沈葆楨,為表彰千總陳淵安(字維禮)在臺灣押解糧餉途中遇難,以身殉職所題。

 

墓葬:

錦亭後辛一世祖:葬於錦亭村北面後墓池。

錦亭後辛二世陳紹箕:葬在錦尚鎮奈厝前山。

錦亭陳氏家廟派始祖陳靈源:葬于安海靈源山麓。

永甯陳氏探花墓:明朝時,永甯霞滴陳氏武探花陳友綱墓,該墓保存明代風格。1988年被列為石獅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近由菲律賓中國洪門致公黨總部副理事長、菲華永甯陳氏宗親會理事長陳錫鏢先生牽頭,聯合菲律賓僑親以及國內宗親籌資做了大量修復工作,取得圓滿成功。並於2002年10月 5日舉行隆重慶典儀式。

明代霞澤陳氏古墓葬群:包括霞澤陳氏一、二、四、七世祖墳塋。經市文管會批准,將個別分散墓塋搬遷集中,以便保護。其四世祖墓碑,為具有伊斯蘭教特徵的雲架月碑刻,另七世祖于國公墳塋為全部石雕墓,墓形基本完整,搬遷時發現墓中的許多陪葬品,均送市博物館保存。

 

人物

古代人物

陳邦彥:蚶江人,宋景炎丙子歲(1276年)以進士及第封武經郎。

陳欽厚:蚶江人,永樂丙戌進士(1406年)。

陳 升:蚶江人,萬曆已卯(1579年)鄉薦官江南於貽縣教諭。

陳雋:蚶江人,洪武丁醜補郡弟子員(1397年),永樂戊戌應貢(1418年),正統元年,任江西贛州府龍南縣知縣。

陳 仲:號庵,蚶江人,嘉靖壬午、癸未(1522年)聯捷。

陳茂節:永甯人,明萬曆丁酉科(1597年)武舉人,任永甯衛中所千戶。

陳有綱:號豫庭,永寧人,明萬曆甲辰科(1604年)武進士,殿試第三,武探花。

陳俊彥:永寧人,明正統年間武德將軍。

陳應舉:永甯人,明萬曆已酉科(1609年)武舉人。

陳有■:永甯人,明萬曆已酉科(1609年)武舉人。

陳■仁:字戟門,永寧人,清同治甲戌科(1874年)進士,初授翰林院庶起士,後改任刑部主事。後因奉命募賑直奉水災有績,又為朝廷治理臺灣陳言獻策,得到朝廷好評,誥授中憲大夫並花翎知府銜。

陳■儀:字儀門,永寧人,清同治丁卯科(1867年)舉人(陳棨仁弟)。

陳■倫:字劍門,永寧人,清光緒乙亥科(1875年)舉人(陳棨仁弟)。

陳大勳:永甯人,清道光年間刑部員外郎。

陳大源:永甯人,清咸豐年間通判。

陳維禮:永甯人,清同治年間千總。往台從征陣亡,世襲雲騎尉。

陳瑞士:永甯人,清舉人。

陳慶鏞:蚶江人,清朝人,誥授中憲大夫,掌陝西道監察禦史,署理吏科給事,中壬科翰林院座起士。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