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華陳氏譜序集錦 »

上杭陳姓

供稿:陳立言供稿  來源:陳氏宗親網  更新時間:2016年06月10日

上杭陳姓

上杭陳姓是由我國中原南遷的客家姓氏,人口三萬有餘,分佈全縣21個鄉鎮,是縣內僅次於黃姓的第二大姓。它的入杭有兩大派系。一是雍公系,于唐開元時從吳興入閩,在貢川開基繁衍後遷來上杭的。二是江州義門系,北宋仁宗年間分莊入汀,經寧化石壁來杭的。兩系10位祖先,來杭時間有先後,開基地點不盡相同,但考查其根源,均出自河南潁川郡(今河南許昌市)。因此,歷代上杭陳氏各脈族譜都有潁川郡標記。

潁川郡是中國陳姓大族的一個郡望與堂號,要瞭解它的來源就得從遠古說起。炎黃時期,黃河流域東部平原曾經曾經有一個強盛的陳豐氏部落,這是“陳”字在中華大地上第一次出現。唐虞時代的舜帝,他是陳氏的血緣親祖,這在1991年版《中華姓氏通書.陳姓》、《江州義門陳氏族譜》、《杭川陳氏梅山公宗譜》都可以找到根據,一代一代都可以按名排次。

約在西元前1100年,周武王滅商,大封帝王之後,封舜帝34代孫媯滿于陳豐氏故地——陳(今河南開封以東、安徽亳縣以北),並把長女大姬匹配給他,建諸侯國——陳國,都城宛丘(今河南淮陽縣),媯滿裔孫以國為姓,這是陳氏的開端。

陳國歷經 600年滄桑,傳20世、23位君主,到了周敬王四十一年(西元前 479),亡于楚國。末君主公遇害,其子陳氏21世衍避難遷陽武戶牖(在今河南蘭考縣東北)定居。陳衍為戶牖陳氏始祖。起初幾代,有人往齊國為官,其中第四代陳周昌官至令尹,民和事治,成為齊國君的依靠。到了第七代的陳從善,出仕秦國,拜上大夫。及至第十代(滿公30代)出了個哥哥陳伯激勵弟弟陳平讀書上進的故事。據《漢書》所述,陳平氣貌沖粹,好讀書,其兄陳伯,耕稼為業,性好友,縱平遊學,陳平不負兄望,博學多才,做了漢王劉邦的謀士,定漢業六出奇計,被封為戶牖侯,更封曲逆侯。漢惠帝時拜陳平為左丞相,與周勃共誅諸呂,複漢室大業。到了陳衍第23代(滿公第43世),出了個東漢名流陳實。陳實,字仲弓,生於漢和帝永元16年( 104),漢桓帝和平元年( 150)為太丘長,徙居潁水邊,在鄉閭平心率事,凡有爭訟,輒求判正,人說:“寧為刑罰所加,毋為陳君所短”。陳實與長子元芳(紀)、四子季芳(諶)時稱“三君”。有一次,逢災荒,盜賊爬至他家梁上,被陳實發現了,他呼喊兒子起來,並且說:“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於此,樑上君子是也。”賊人聽了,慚愧投地伏罪。這一故事就是成語“樑上君子”的出處。有一回,陳實帶他的幼子及孫兒,訪問名賢荀淑,是夜德星奎聚。陳實死後,諡文范先生,建“德星亭”,追封潁川侯,被稱為潁川郡始祖。這就是陳氏潁川郡的來由。

陳實的裔孫在潁川定居後,遵循祖德,安定家業,到了東晉,陳實的第八代(屬第四子季芳一脈的)裔孫陳世達,在晉朝為官,晉元帝建武元年( 317),他隨元帝司馬睿南下,自江北潁川許昌遷家于吳興郡(在今浙江臨安、余杭、德清西北,兼有江蘇宜興縣域)長城縣(即今浙江省長興縣)下若裏。陳世達曆官丞相椽、太子洗馬,南來後任江州刺史,出為長城令。他遷家大湖邊下若裏時曾說,此地山川秀麗,子孫必鐘其靈。同時,陳實七子元芳一脈的後代迫于隋亂,也從潁川遷來吳興郡。使吳興成為潁川陳實裔孫南遷的第一大聚居地。吳興陳氏經過240 年的生息繁衍,到了陳世達第十一代(陳實第十八代),出了個陳霸先,在梁敬帝太平二年( 557)受梁禪位,建立陳朝,稱陳武帝。武帝在位三年病薨,因只一子被困北周,由皇兄陳譚先長子臨川王繼位,先後傳三代五皇帝,享國32年。陳宣帝大建五年( 573),第六皇子叔明封為宜都王。曾自吳興下若裏遷家宜都縣(今湖北宜昌市附近),他先後出任過東揚州(轄今浙江、江西、福建)、南徐州(轄今江蘇、安徽)刺史及安右將軍等職。陳後主禎明三年( 589)陳朝亡于隋,為避隋亂,陳叔明舉家遷回吳興,之後他與第三子鉉入福建泉州仙遊(今莆田市),居十餘年後,被隋文帝召入關中,隋煬帝大業中(605~618),封他為鴻臚少卿。

唐開元二十九年 ( 741),陳實長子元芳(紀)的21代孫陳雍,從吳興來閩,在沙縣固發沖定居,子孫繁衍于貢水,人文鼎盛,裔孫稱他為貢川始祖。到了五代十國時期的朱梁貞明三年( 917),陳雍的第八代(陳實第二十九世)孫陳文余,很會培養兒子,有“一門三進士,九子十登科”的美名。宋太宗太平興國間(976~997),陳文餘的第七個兒子世卿遷沙縣馬坑,到了陳世卿的第六代(陳實第三十六世),一位裔孫叫陳論的,于宋甯宗慶元元年(1195)來上杭南陽鎮茶溪開基,為茶溪始祖。他的裔孫分佈在今南陽鎮的官余、朱斜、禾石坑、南坑等村,是潁川郡陳氏入杭的一大脈系。陳文余的另一個兒子陳努郎,先遷寧化石壁居住,他的玄孫(陳實第三十四世)陳九經又徙連城隔川開基,為隔川一世祖,到了宋高宗初年(1130年前後),陳九經的第六代孫(陳實第三十九世)裔孫松遠又來上杭古田苧園村開基,第七代裔念三朗隨後也到古田赤坑開基。

唐高宗年間(650~683)宜都王陳叔明的第十一代(陳實第三十一世)孫陳伯宣,與父陳琅從吳興避難入閩居仙遊縣。在他入幕南康軍(當時建制,相當於州)時,見廬山風景秀麗,又移居廬山聖治峰下,注《史記》行世。後來,陳伯宣的孫子陳旺任江州德安縣知事,于唐玄宗開元十九年( 731)四月,又遷家至德安縣常樂裏永清村(今江西省九江市德安東橋鄉),耕讀傳家,孝義相處,唐昭宗大順二年( 891)詔賜義門,宋仁宗天聖四年(1026),義門陳氏達3700餘口,13代未分家,同居共炊,實在是一個人間奇跡。宋仁宗嘉佑七年(1062),大臣文彥博、包拯上書議義門“朝野太盛”,奉旨分莊,翌年依派拈鬮分遷全國 291莊。陳旺第九代(陳實第四十二世)孫陳魁,因在汀州做官,詔令在甯化石壁立莊。陳魁五個兒子名為崑、崙、嵩、嶽、峰,人稱“五山”。其中嵩、峰之後裔大都遷入上杭。陳嵩長子陳銓的12代裔孫君甫是杭城太平門上畔小街陳姓開基祖;陳嵩次子陳錫的第五代裔孫文斌在杭城東門汀江岸邊開基;陳嵩三子陳欽的第四代(陳實第四十七世)長房裔孫陳七郎(孟二郎之子)是上杭下都鄉象欄村開基祖;陳欽的另一系第四代(陳實公四十七世)孫梅山、梅宗、梅嵩、梅佐、梅安五兄弟,世稱“五梅”,他們均于宋理宗淳年間先後徙出寧化石壁:老大陳梅山移居上杭豐朗村,如今他的長子裔孫聚居在舊縣、臨城為多,永定的金砂坑、田心寨有他的二兒子百二進、三兒子百三郎的後代;老二陳梅宗遷居上杭溪南裏倒坑斜、大坪(今屬永定縣);老三陳梅嵩先遷溪南裏古鎮坪,再遷上杭太拔塘源開基,他的裔孫大都聚居在太拔彩霞村,也有徙居廣東五華後成為五華縣大族的;老四陳梅佐徒上杭金峰奧杳(今屬永定縣),後來,他的長子十一郎遷上杭來蘇裏,次子十二郎派曾孫四三郎,于元仁宗皇慶元年(1312年)也遷上杭豐朗村開基,三子十三郎徙上杭太拔彩霞村開基,他們均尊梅佐為一世祖;老五陳梅安移居漳州南靖縣山埔村。再說陳魁的第五子陳峰,世居長汀縣,傳至13代孫有一個叫陳中興的,有18個兒子,17個都在宋瑞宗景炎年間遷離長汀。一郎遷來上杭安鄉;二郎、三郎徙到廣東長樂後,再遷興寧縣,如今已成望族;四郎遷廣東長平縣;五郎遷梅州松源磜頭坪;六郎、七郎遷武平縣;八郎遷廣東潮州德香裏;九郎、十郎遷平遠縣;十一郎遷潮洲後又回遷上杭中都林坊裏;十二郎、十三郎遷嘉應州石坑都;十四郎與子官偕居興甯石馬;十五郎、十六郎、十七郎同遷上杭官廊裏。如今陳峰裔孫在上杭的湖洋店前、官莊石子崗都有,本縣人口不多,但其外遷支系在永定北山上洋卻成了四五千人口的望族。

江州義門分莊入汀的還有一位是義門家長陳旭的第三子陳群(陳魁的堂弟),于宋仁宗八年(1064)分莊入閩,立莊長汀東陂岡,到了南宋末年,他的第八代(陳實第四十九世)孫陳三十四郎,從長汀陳屋村遷上杭珊瑚鄉開基,如今已成為珊瑚鄉的主要姓氏,他的裔孫遷湖洋寨背村、溪口大洋壩的也成當地望族。第八代另一裔孫堯臻,遷武平桃溪開基創業,也成為當地望族。

近代有過一部《杭永埔陳氏族譜》,杭是指上杭縣,永是永定縣,埔是廣東大埔縣,此譜說明了上杭陳氏外遷的走向,一是“上杭→永定→大埔”,二是“上杭→永定→南靖”。同時,還有其他的譜有反映了“上杭→武平→梅州”走向的,惜今暫時沒看到杭永埔譜及相關資料,這部分陳氏外遷史實無法一一撰寫成文。

上杭陳氏歷代都重視立祖墳、建宗廟、修族譜,保持了客家人的尊祖敬宗的傳統美德。

南陽鎮茶溪始祖論公墓保存完好,官田論公祠修飾如新,大廳有“追遠堂”匾額,兩側對聯有“派出虞舜胄,世仰宋儒宗”、“南國理學無雙士,北宋忠貞第一家”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北宋學名臣楊時題的“半壁宮花春宴罷,滿床牙笏早期歸”一對。同時還有名儒黃文梯先生贈句:“仰大愧天府不作人千古允稱忠肅諡,窮不失義達大離道八閩惟見了齋翁”。楊聯指的是北宋陳氏“三堯”兄弟的盛事,長兄堯叟,真宗朝狀元,官至同平章事;二弟堯佐,舉進士,三守廬州;三弟堯咨,仁宗朝狀元,官節度使至太尉。黃先生贈句說的了齋翁是貢川九世世欽公,宋初進士,累官秘書少監、吏部尚書,他不但勤政愛民,且重治家德育的事。

世卿公的一些箴言,歷次修譜均收入“陳氏族譜遺訓”中,今撿錄如下:

世卿曰:汝曹事親以孝,事國以忠,為吏以廉,立身以學。學者,學乎忠孝廉而已。世世子孫固守遺訓,勿墮家聲。又曰:玉石相攻玉愈潤,金火相煉金愈精。

公曰:謙,美德也,過謙者多懷詐;默,懿行也,過默者必藏奸。人情中宜為慎之。

遺訓曰:一日之計在寅,一年之計在春,一生之計在少。鄧肅公每以此語引而誡子。雲:此陳了齋之言也。當于少年而刻苦,子其勉之。

江州義門入汀派衍上杭的陳氏,在古城區建有兩座祠堂。一在陽明門內南大街,它是供奉魁公及魁公所屬各派入杭始祖的陳氏大宗祠。20世紀50年代起逐步被改建為上杭影劇院;二在東街昭陽門內舊巷中,這一大宗祠是祭祀以珊瑚鄉開基祖三十四郎公為主體的各脈列祖列宗的,50年代起在此設縣合作總社,後被改建,最後作房地產開發。如今兩祠都不復存在,但在鄉間,各入杭始祖的開基地,祠宇古墓大都依然保存。舊縣鄉是梅山公支系千一郎裔孫最集中的地方,那裏也建有梅山公祠和陵墓。近年,舊縣鄉和珊瑚陳氏相繼完成了家譜的修撰工作,他們都把義門“家訓十二條”、“訓家十勸”、“蕉窗十則錄”載入新譜,提倡立品節、敦人倫、孝父母、篤友恭、勤本業、崇節儉、尚忠厚、除惡習等立身之本,內容大都與當今公民道德教育實施綱要精神相吻合,是珍貴的客家民族文化遺產。

注:本文版權由曲水齋主人所有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