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地區陳氏各支派系簡介
湛江地區陳氏有關的主要流派
一、玉湖派陳氏:
吳川黃坡鎮大院泗岸陳氏:
始祖朝奉公,號三山,元山公之子。南宋景定初任高涼刺史。任滿卜居吳川博棹村(今大院村附近博棹坡),即大院泗岸始祖也。妣何氏,生三子:十七公、文范、文貞。
雷州東裏鎮淡水陳氏:
始祖實桂公,有宋宦居雷。生三男,長諱三官,字子清,子孫居東裏淡水、客路本立等地;次諱三爵,字子榮,子孫居北和大房等村;三諱三祿,字子雷,乃夏泉陳族始祖也。
雷州沈塘鎮仙夢陳氏:
始祖夢雷公,字天祥,行萬十四。文龍公仲子,出繼麟之。宋以門功授奉郎、興化軍統領。元成宗元貞二年詔錄忠臣烈士子孫,授龍虎將軍、海北南道宣慰司都元帥。卜居雷州仙夢村(今大陳村),即入雷之一世祖也。妣鄭氏,生三子:汝謀;續妣黃氏,生一子:汝楫;繼妣馮氏,生一子:繼統;繼妣何氏,生二子:自登、自朝。
吳川樟鋪鎮沙美陳氏:
吳川沙美陳氏始祖汝楫公,乃莆田玉湖派十世祖,文龍公孫,夢雷公第三子,元初卜居吳川瑤頭村,後裔分衍70多條自然村。
湛江乾塘鎮米稔陳氏:
始祖正公,八宣公長子,字安世,諡懷逸,官教諭,卜居米稔即入吳之一世祖也。生三子長永昌,次永清,三永源。公與妣黃氏合葬米稔西惶嶺石板壙上,坐艮向坤兼醜未,嘉慶壬申年重修改向坐醜向未兼艮坤。
廉江橫山鎮乾案陳氏:
始祖寶公字庸珍,中亭,行念一,諡端厚。莆田玉湖陳氏十一世孫,瓊南副使彝誠(八宣)公的次子,鄉進士官授任石城(今廉江)縣教諭,乾案陳氏始祖。承烈祖之元熏,貽萬祀之闓澤神主入本省城陳氏宗祠,高州文範書院,石城寶興祠,高等小學堂,馬鞍山宗祠俱在正龕入廉江太邱宗祠。妣徐氏,諡慈懿,始祖考妣合葬魚荀門乙山辛向灰墳有碑,嘉慶戊辰年仲春念九日十四世孫歲貢生任東安學訓導天仁十五世孫歲貢生繹治其德,重修墓,登石城縣誌。生一子:義。
湛江乾塘鎮乾塘陳氏:
始祖經公榜名伯鎮,字振禮,號東齋,諡文莊。元朝舉人,至元間任化州教諭,府、縣誌俱有傳。暮年解組卜居高涼吳邑乾塘村,是為乾塘一世祖。八宣公之三子也,因稱為三教諭。妣麻章登黃氏,誥贈正八品孺人,諡慈敬裕順,與教諭公合葬梅里海,後改名呼為蛇地,坐寅向申兼艮坤。生二子:佛錫、佛佑。
廉江橫山鎮排嶺陳氏:
始祖尚祖明舉人特授江西省府安義縣知縣。初居(塘北)後居排嶺族開基故稱一世祖以後改名光祖立戶。光祖長子學仕公受任瓊州定安縣教諭,帶父偕弟同往赴任,沿九州江而下,途經石塘北崖邊,發現塘北村場“飛鳳下洋”很合心意,商量好待致仕後遷居此地。後任滿北歸時,發現此地已有李莫二姓居住,唯中間一塊地未占去,遂暫居於塘北。後父子覓得排嶺風水地,再遷此定居。
廉江良垌鎮良田陳氏、遂溪實榮陳氏:
始祖陳諱仲智、仲文公是福建省(領府八)福州府(首府,領縣九)古田縣(本候官地唐古田)則巷村(在五華山側)人也,兄弟三人,長仲華、次仲智、三仲文。智公中式南宋咸淳元年乙丑(1265年)科進士與廣東省廣州府番禺縣劉褒然公同榜,曆癸酉年職任瓊州知州。華文兩公也與同往迄景炎丁醜二年(1277年)即元世祖至元五年時適世亂,智公解組,華公只在瓊地鋪前安居立業,智文兩回處雷陽府城祥興二已卯年(1279年)。智公北回駕到石城適元兵迫帝昺至崖門(在廣州府新會縣海中元兵迫帝昺至此丞相陸秀夫抱帝赴海而死,張世傑舟迎楊太后出海遭大風覆亦死時禦舟養一白鶴哀鳴隨水以殉),路途阻滯隱居於此。智公擇居石城良田開基立業,仲文公擇居遂地首僻竹山墩住場次乃移居實榮創業。
雷州調風鎮南田陳氏:
士奇建綱嗣子,宏祺次子,字英相,生崇禎辛巳年,卒康熙乙未年,以曾孫貴誥贈奉政大夫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娶童氏,同葬蠔潭地坐巽,有碑誌,欄杆圍屏石亭;生子長嘉訓;續謝氏,葬品題後湖有碑亭,俱誥贈太宜人,生子次大用、三子元;按公初海外多寇避地來雷,卜居海康縣調祅社南田村,生平事蹟說載雷郡縣誌人物傳。
廉江平坦鎮鶴山陳氏:
始祖秀峰公和堂弟用瑚公原居順德馬甯都白藤江尾村,於明正德年間秀峰公偕二子(世昌、世隆)與陳規、陳准兄弟和堂弟用瑚公及雪梅、南軒、月池諸子侄遷到石城,初居松屏,繼蔔鶴山開基創業。秀峰公後裔分居平坦鎮古埇村、東木埇村、良垌鎮東朗村、南朗村、北朗村、五稔根村、西朗村,沈塘鎮沈塘仔村等村,用瑚公後裔分居華木咀村、土石村委石塘村,火炭垌等村。
廉江平坦鎮松石陳氏:
廉江平坦松石陳氏相傳太始祖為南京水軍總府九歌公,乃福建莆田玉湖派評事公房宋卿公後裔,玉湖派十一世祖(這個世系有侍後人進一步去考究),出仕於洪武年間,官至南京水軍總府,九歌公或其後裔于明成化年間由福建莆田遷廣州府順德縣馬甯都江尾堡五十一圖第十甲場土石閧坦,越七世于嘉靖初年黃氏婆率列祖陳寬、陳倍、陳綬、雪梅、南軒、月池、盤山、世華、世亮、雪松等十房偕同族叔陳規、矩、准和用瑚等兄弟遷石城縣松石,定居楊梅埇葵樹根(今葵村園)。其後陳規、矩,准和用瑚兄弟遷于廉江平坦鶴山定居。陳寬、陳倍、陳綬、雪梅、南軒、月池、盤山、世華、世亮、雪松為松石陳氏十房祖。其後裔分居約200條自然村,另外還有120處未歸宗。總人口約
4萬人。
雷州沈塘鎮後山陳氏:
雷州沈塘後山陳氏始祖文學公,乃莆田玉湖陳氏丞相公房十九世,宅公之後,明洪武年間於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坎頭嶺村,奉任海南通判官,年老致仕立籍雷州府沈塘鎮平餘後山村居住,生五子:子芳、子晃、子昌、子盈、子晟。
至今發展到二十三世,現有1100人。後裔子孫還徙外地32條村莊,約有6200人。
遂溪楊柑鎮乾留陳氏:
始祖太保公。屬文龍系統。
東海民安鎮後山陳氏:
始祖景義公,父開公,廣東海陽縣人氏,堯卿公之後。(玉湖四世祖)清代由海陽遷居雷州遂溪東海島後山開村立業。其後裔分居東海丹寮村、民安墟、烏石港墟、雷高鎮楊村等。
徐聞前山鎮後海陳氏:
莆田玉湖陳氏陳仲達十九世孫度公由海南爐山石村遷居于徐聞前山鎮後海村。
徐聞南三鎮下井陳氏:
徐聞南山鎮下井陳氏始祖憲宇公,乃莆田玉湖族工部侍郎正卿公房後裔。玉湖十世國月公乃應騰公第三子,原任茂名縣教諭,宋末自莆田渡瓊,落腳瓊州府文昌潮灘村,官特授瓊州府教授。國月公乃海南潮灘支開基祖。妣李氏,生三子:元志、元享、元昌;庶妣沈氏,生二子:元盛、元泰。國月公八世孫憲宇公,明上葉自海南遷居徐聞南山鎮下井村。這一支發展較慢,至今只有65戶共
380人。
雷州松竹鎮菜園陳氏:
始祖祖榮公乃莆田七世祖,南宋末由莆田遷居于此,後裔分居埠頭、下六等21條自然村。
二、廉江橫山鎮六格陳氏:
太始祖梅軒公,贈修職郎,福建省福州府莆田縣沙溪裏珠璣巷,一說豬屎巷青雲荘人,二世祖日夫公,吳川縣教諭,於元末明初由吳川乾塘初遷藤纜村再遷石城六格開基立業。曆九世分為八房,長房主要分居六格、花石、陳村仔;二房主要分居六格、大塘村;三房主要分居六格、港頭村;四房主要分居六格、陳老吉村;五房主要分居六格、溪仔、排仔村;六房主要分居乾管、暗江仔、老占村、牛屎坑村;七房主要分居溪墩村;八房主要分居木水。全族現已歸宗人口
12000多人。
三、古靈派有雷州烏石鎮文堂陳氏:
雷州文堂陳氏,始祖籙士公,字三福,福建莆田人,乃古靈先生陳襄之苗裔。其譜曰籙士公“在宋登進士第,從密友張弦公知雷州,因居於雷,後移居海濱,住名文堂”云云。現分村數十,人丁不少。長房主要分居文堂、新溝、下鬱、北和、盧家、上言、乾隴、平湖、海南、昌金、交寮、龍鬥等村;次房主要分居文堂、烏石、火炬等村;五房主要分居文堂、邁創、烏石、覃本、新村、廣純、溪南、覃坡、徐聞北嶺、康港等村;六房主要分居新村、嶺下、三聖坡、昌文、雷城、北和等村。
四、開漳聖王派陳氏:
有遂溪河頭鎮雙村陳氏、雷州沈塘鎮昌輝陳氏:鼻祖懽公,是福建省興化府蒲田綠嶺鄉人。公生後唐莊宗同光六年(
923年),於後周顯德三年( 956年)優取明經(與進士並列),後隨曹彬將軍佐守太祖平定天下。開寶元年(
968年)赴授浙江甯海縣令。宋開寶四年(
971年)得曹太尉薦升瓊州刺史,十七載任滿榮歸,擇象郡蠶村開基立業。後遷北界,其後三世祖進士昭斌公遷居興廉村。五世祖夢英公,于興廉淨行院教書時(1100年),蘇東坡萍水相逢,促膝談心。蘇東坡知道夢英公是懂公的第五代裔孫,甚為仰慕,並為夢英選擇定居點。當時選址目標,有大體村和雙村,經多方考蔔,認為雙村是一塊雄師寶地,風水優秀,必有吉祥。於是,崇寧四年(1105年歲次乙酉)夢英帶五子,從興廉村遷居於此;南宋1272年,國璽公升任雷州參府正堂由福建泉州德化縣平沙村(原平埔村)入雷,初居府城,在任六載,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公之八世後裔卜遷乾濟村,即今之昌輝村,奉公為昌輝陳氏始祖。妣江氏淑人,生子一:純忠。
五、南院太傅派陳氏:
有遂溪遂城鎮後頭溫良陳氏:後頭溫良(陳村)陳氏始祖京山、京海原籍浙江省溫州府永嘉縣巷口村。西元1126年(宋朝欽宗年間),後頭村始祖京山(字挺高)大公供職海南,官為瓊南通判,因他政績顯著,故受人尊敬。京山大公赴任不久,胡騎南侵騷擾,人民顛沛流離失所。京山大公任職期滿,途經雷陽,蔔居於湛江市麻章區太平鎮後頭村;京山大公居住在後頭村後,在老家的浙江省溫州府永嘉縣巷口村之兩弟——京海(字挺峻)二公、京湖(字挺平)三公,因胡騎南侵,中原局勢未穩,民不聊生,苦不堪言,被迫離浙來粵。京海二公旅遊雷陽,樂其地僻,民情溫和,遂定居遂溪縣附城鎮溫良村(陳村);京湖三公,則渡瓊海定居于海南(據說在海南文昌一帶),因海隔而少於來往,後失聯繫。
六、益部安漢良史派有雷州雷祖陳氏:
太始祖。公享壽一百一十三歲。字延長。贈銀青光祿大夫。妣吳氏生女三:容、言、工。鉷者公與夫人五十無子,三女對天誓曰:女子三人願無出嫁,事父母以終身,祈天賜父母一男以紹父母來世。公怕置之田業,今即馮村田共六十畝,稅立為蒸嘗,世代輪流拜掃是也。當時公惟捕獵為樂。九月初一日,九耳犬動,誘往烏崙山,捕獲大卵,卵売色青碧。次日雷辟開成一男子,即今陳文玉刺史是也。
自梁通六年(西元534年)正月十五日至太建二年(570年)登黃甲還鄉,三年即封為刺史本州,至隋大業丁卯年(607年)正月十五日忽生羽翼升天。日後郡民具由奏請全家誥封。妣李氏夫人生男一:言。
七、義門派雷州紀家鎮文園陳氏:
汀州莊陳氏屬皇封“天下第一家”—江州義門陳的望族之一,汀江莊陳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枝繁葉茂,繁衍昌盛。汀州莊始祖陳魁公(號參琉),宋進士,北宋中期擔任汀州太守,西元1063年江州門奉旨分莊,魁公分得汀州莊,遂帶家口97人遷至福建汀州居住。魁公妣李氏、劉氏,生五子:崑、崙、嵩、嶽、峯,號稱“五山”。宋末,“五山”兄弟及後裔因避兵禍(元兵之亂)遷居甯化石壁陳德村,繁衍生自成
100餘年後陸續南遷。汀州莊陳魁公脈下“五山”支脈後裔地域分佈特徵可概括為三名話:一、“紮根閩西南”:閩西永定、上杭、長汀、武平、連城、新羅、寧化,閩南漳州、南靖、平和、漳浦、詔安等地:二、“播遷南中國”:(華南、華東、華中、西南諸省;三、“發跡百越地”: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總之,汀州莊後裔孫已遍佈南中國諸省包括閩、粵、贛、湘、鄂、桂、浙、滬、瓊、雲、貴、川、渝、冀、台、港、澳等省區,繁衍總人口有數百萬人。清乾隆年間,和平縣林寨陳氏十二世陳行仕來海康大成書院任教,遂卜居於紀家鎮文園村,是為雷州文園陳氏入雷始祖。紀家文園陳氏屬義門汀州莊台諫陳衡公世系,至陳元坤由江蘇省南京漂水縣遷廣東和平縣林寨。行仕公後裔淦于有光的聲望,海康族系奉有光為創業太祖,是為海康一世始祖。後分發北公益村、下寮村、望居樂村、草新村、邊潭村等,已繁衍十二代,人口3000多人。字輩是:有、世、奇、廣、大,如、邦、朝、國、宏、開、聖
八、義門派遂溪遂城鎮桃溪陳氏:
遂溪桃溪陳氏始祖陳昭明代正統年間赴任瓊州南寧軍史目,宦滿後蔔居於遂溪桃溪。
九、遂溪城月鎮攸端系統:
始祖攸端公系福建省莆田縣庠士,由任瓊州推官,離任回家,因河頭寇賊阻路,寓雷二年。元配林氏儒人,系莆田縣林家女與父同赴,任所年方三十四歲,寓雷時失配。公擇娶張公女為繼妣。男一:道生。女一適高家,雷俗出嫁,女不肯離父母兄弟,公將余資擇居實榮創業。同張氏壽六十九,終於六月廿二日,合葬溝尾山幹山巽向加辰戌。有碑立記。林氏葬雷州西面坡,故墓無碑。此為始祖。
十、雷州雷城調花陳氏:
始祖仲尼公原籍福建莆田秀嶼區南日鎮石盤村,唐時任職瓊南遊府,職滿卜居於雷州調花村。妣李氏,生二子:日思、佛思。
十一、雷州楊家鎮安苗龍馬陳氏:
雷州安苗陳氏始祖惟善公。原籍河南開封府汴梁。南宋時以“明經”授臨安巡檢。宋度宗鹹淳三年(1267年)丁卯調任雷州府教授,後卜居安苗村,現在後裔分居各地近80條村莊,約有一萬多人。惟政公,惟善公之胞弟,大宋鹹淳四年(1268年)戊辰科與侄子直學同登陳文龍榜,賜進士,攝禮部之政。娶趙氏恭人。其後裔住(松竹鎮)龍馬村。龍馬支約在建文時期世亂,族譜遺失,失考五世,爾後經追考得悉從第六世別駕公起接續後嗣。
十二、遂溪河頭鎮雙村陳氏:
陳懽原籍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祿嶺鄉。生於後唐莊宗密切元年(西元923年)。後周世宗顯德三年(西元
956年),朝試,取明經高第。隨曹彬將軍佐趙匡胤平定天下。宋開寶元年(西元
968年),授浙江省甯海縣令。開寶四年,陞瓊州刺史。雍熙三年調任崖知府。宋太宗端供元年(西元
988年),任滿卜居雷州蠶村開基。
十三、雷州白沙鎮深田陳氏:
始祖陳年修,原籍福州府古田縣人,於洪武十三年升任雷州儒學教諭,因家于雷城之仁德坊,後人徙居白沙深田村。數傳又分居于白沙深坑、北坡、黎郭西村、北坡西村子、松竹馬鐵仔村、南興康家等6條村莊。至十三世祖陳必登,“因世界撓亂,遷居于海南開小鋪”,落籍海口市海甸島新安村。
十四、雷州紀家鎮邁特陳氏:
成魁公明代由莆田萬和村遷居于紀家鎮邁特村開基,至今分發30條村莊。
十五、赤坎北橋道街陳川濟陳氏:
明代中葉,祖居福建莆田的大明修職郎陳和一(太始祖)夫人梁氏婆攜三個兒子來到赤坎陳川濟村安家落戶,長子汝偉公分居水粉水,次子汝性公住村,三子汝錦公分居冷村坑村,是為赤坎陳川濟陳氏三支開基祖,至今已有近
500多年的歷史。其後裔分居烏塘村、大窩村、源水陳村仔等村。
十六、遂溪洋青鎮西寮陳氏:
洪彩公、洪治公、時瞻公後裔從四川遷居於西寮村,至今繁衍十九世,現有1200人。十七、雷州客路招家陳氏:始祖彝公自廣東龍山遷居于客路招家村,發展至今15代,現有
138人。
十八、雷州楊家鎮陳家陳氏:
鼻祖濱公敕封文林郎,始遷祖光大公由福建莆田大寧村遷居住,徵任雷州府學教授致老卜居東陳村,因移居陳家村,現有7000多人。後裔分居楊家鎮陳家村、唐家鎮厚褒村、楊家鎮後排、陳高、調風山前、坎園等村。
十九、遂溪遂城鎮唐村陳氏:
始祖溫龍公由福建莆田洋雪巷村遷居於此,繁衍十六世孫,現有 530人(含下村)。後裔分居于新和村。
二十、雷州松竹鎮後排陳氏:
始祖仲泰公由福建莆田遷居於松竹後排村,現有1201人。
二十一、雷州松竹鎮西邊陳氏:
始祖尚質公明中葉由福建莆田馬屎街遷居於松竹鎮西邊村。
二十二、雷州松竹鎮東井陳氏:
始祖弘基公于宋代由福建莆田去任海南文昌縣令,其十二世孫堯濱公由海南遷雷城西北再遷東井村,現有1460人。
二十三、遂溪遂城鎮後坑陳氏:
高州文林陳氏八世祖邦泰公之孫秉倫、秉仁兄弟,清乾隆三十三(1768)年由高州密山村遷居於後坑村。
二十四、雷州調風鎮東坑陳氏:
始祖啟聊公清初由福建莆田遷居於東坑村,現有350人。世系待考。
二十五、雷州覃鬥鎮祿高陳氏:
清康熙年間桂芳公蒞任雷陽推官,先居北和揮井村,遷居于覃鬥鎮祿高村,為雷州祿高陳氏始祖。現有 420人。
二十六、湛江東海黃山陳氏:
始祖運至、運中、運成三兄弟,原籍福建莆田金街村,清代南遷,運至公卜居東海島黃山村,運成公卜居東海島西坑村,運中公卜南浦精村。
二十七、徐聞邁陳鎮潭板陳氏:
相傳清順治年間,潮州府饒平縣商人到徐聞邁陳鎮開店,後移居潭板村,成為徐聞潭板陳的開基祖。其後裔分居邁陳鎮的邁陳下村、南山鎮檳榔園村、下橋三品齋村等。
二十八、雷州楊家鎮西瓜園陳氏:
龍春公由化州卜龍村遷居于雷州楊家鎮西瓜園村。化州卜龍(博龍)陳氏始祖磐石公,原籍浙江鄞縣,舉人,南宋紹興年間出任雷州通判。任滿後,適金兵南侵,奸佞當道,懼歸去遭禍,遂於紹興六年(1131)定居化州博龍,其子孫後代主要居博龍、多谷、下郭、博表、沙垌等地,人口萬餘。外遷入湛江的雷州、徐聞、遂溪等地。
二十九、廉江平坦鎮楊梅根陳氏:
明朝由東莞始居於平坦楊梅根村。其後裔分居平坦鎮茶山村、朱屋村,世系待考。
三十、遂溪草潭鎮東港北二村陳氏:
陳純、楊旺公,清代從海南白沙灣村十七廟邊棵、到庫竹新圩、架仔尾村遷居於此。現有 140人。
三十一、遂溪楊柑那略船幫陳氏:
原為海上船幫,上岸定居于楊柑那略村,其後裔分箔寮村。
三十二、雷州雷高鎮東介陳氏:
始祖布傲公清末由四川遷入雷城蘇樓巷,再由蘇樓巷遷居于雷高鎮東介村,現僅有77人。
三十四、廉江大垌陳氏:
大垌村陳氏徐定公明嘉靖五年從惠州博羅遷居于此,現有 300多人,據其譜記載屬義門陳,其世系有待考究。
三十五、廉江紅寨陳氏:
始祖陳景高由莆田豬屎巷遷居到廉江高橋江背村開基繁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