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華陳氏譜序集錦 »

雲霄陳氏源流

作者: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6年06月10日

雲霄陳氏源流 

崎美陳氏:

東廈鎮崎美村陳氏,據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始修的《雲霄縣誌》載:崎美村,雲霄城內遷入,始祖陳歪,傳22世。漳浦有關陳氏譜牒卻說,崎美為景雍派下,從詔安溪南遷逢山,裔衍萬成子孫遷崎美,建祖祠“追報堂“,或為兩支先後遷入,待考。傳至第二世分長房、次房,傳至第四世又增為三個房系。傳至今 6-7世,裔孫數百人。

雲城源派

附:東廈竹塔廬(樓)下陳氏,據傳原系唐代為魏氏太祖母廬守墓的陳姓府兵之後裔,及宋代,曾有部份移居漳浦杜潯,迨明代複從杜潯返遷入。《平和陳氏族譜》又雲:廬下村始祖陳克祥,乃君用曾孫,是否同支派,開漳幾世遷入?其詳待考。今只以第三十九世續起為陳信、陳水、陳利,陳水三分支,傳 6-7世,裔孫數百人。

01、大溪遷入:

相傳平和縣大溪陳氏自稱開漳詠公派下,遷入雲城的有兩支。一於明末間,由大溪三房三遷居雲城大路街,置立“瑞芳堂”,傳3世登科渡洋徙居印尼雅加達。到第七世分為8支,一支遷臺灣,一支播浙江溫州,一支移詔安,兩支返平和居山格、小溪。現傳至第十四世。第十一世天錫移居臺灣澎湖。

另一支於清中葉由開漳第三十九世孫醇恪從大溪松柏背遷居溪尾街“十八間內”,開基立業,置祖祠“余慶堂”,創辦“豐泰”、“光裕”油行,傳至第三世分十二支,傳 7-8世,數百人。

02、漳浦遷入:

稱謨公衍派的漳浦二支,一支于清初由漳浦三房巷遷雲城謝厝街與南陽街,開辦“老寶盛”、“康元”店號,傳11世。

另一支謂檀林第二十世益替遷漳浦傳2房,長以、次壽衍傳雲城謝厝街和新行,傳14世。

漳浦沙西鄉白衣村村遷居雲城的第四十一世陳淨初,第四十二世陳福利,分別傳 3世,數十人。

漳浦杜潯賜恩堂衍派,謂祖上詔安溪南遷逢山遷杜潯,清咸豐三年(1853年)徙居雲城溪美舊米市,陳朝為第一世,傳至第六世。

漳浦赤湖有一人因工作關係定居雲城傳衍。

03、龍海遷入:

龍海海澄圳尾陳氏第三十一世陳臣統之子陳一南,於明崇禎年間,任廣東碣石副都督。迨明亡,陳一南避居雲霄下徑村。清初,舉族遷入雲城,為本支第一世;定居“新衙內”(今一小後面一帶),傳至第七世有兄弟倆公款開而居,一支居新衙內,一支移居舊城內(後開設“萬花新”商行)。現本支皆已傳至第十四、十五世。

新衙內陳氏祖祠“迪光堂”,建於清乾隆庚子年(1780年),重修於宣統一年(1909年),為懸山式土木結構,坐西向東,上下廳堂,中天井,兩廂房,上廳堂神龕中祀開基祖陳一南及以下數世及妣神位,堂皇中懸掛“父子明經”、“恩元”、“拔貢”、“花萼相輝”等牌匾;內楹 4對,其中一聯曰:“肇基本海澄鼇麓,燕翼貽謨,知當年常勤積累;支派衍漳水雲山,報疇食德,願從茲蔚起人文。”

04、詔安遷入:

詔安溪南衍派稱景雍之後陳其財,明末遷雲城開設“保珍齋”月餅鋪,聞名城鄉,已傳6代人。

05、廈門遷入:

清末,陳泰由廈門遷居雲城,傳第二世陳壽,又名冠軍,已傳 5世。

06、潮州遷入:

陳複典於民國初期,從潮州鐵鋪遷居雲城,今已傳3世(複典有孫健君兩兄弟在美國,均獲博士學位)。

07、泉州遷入:

清朝中葉,謂謨公派第三十九世裔孫,由泉州經商至雲霄,先居高塘,後衍派雲城溪美街大豬牢(原廣播站),創辦“逢興”號百貨店和“五和”醬料號,立專祠謂“公廳”,傳7-8世,繁枝茂葉。

搜集整理:方阿哲

 

遷雲源派:

01、東山遷入陳岱:陳岱鎮後江陳畔村陳氏,於明末東山城關江城遷入,按立昭穆20字,已傳至“咨”字輩(即第十六世)。原有“陳氏祖祠”,1955年重修,保持原狀,門聯曰:“漳南賢宗江城傳,開閩聖祖後繼良”。祖墓在後墓林山坡,故稱“陳墓坡”。清末有批裔孫遷臺灣華蓮縣蚊子坑。祖地裔孫1070人。

02、陳岱白礁村陳氏由東山官路尾遷入,祖祠名“佑啟堂”,傳九世 761人。

03、常山寮後村陳氏,由雲城溪美陳氏祖派遷入下徑村開基,第十三世傳入寮後村,分別傳第二十至二十一世,裔孫166戶620人。

04、常山口寮村陳氏,1914年由寮後村遷入,傳至今留居的有59口。

05、雙山陳姓有66戶 243人。其中陳金河一家是1960年印尼歸僑;陳成香一家是1978年越南歸僑;陳任貴一家是1920年由陳岱岱南遷入;陳龍金一家是2000年由和平鄉徑仔村遷入。

06、常山內寮村陳氏36口,其中1942年由山尾村遷入11口,1946年由陳岱遷入 7口,1981年由馬鋪石字村遷入18口。

07、溪墘作業區陳氏33戶105人,均為歸僑,原祖籍福建的有21戶,廣東7戶,廣西5戶,為1952、1960、1978年分別從印尼、越南、馬來西亞回國入籍定居。

08、吉仔作業區陳氏31戶87人,均為歸僑,先後于1960年、1978後由印尼、越南回國遷入定居。

09、大水堀作業區陳氏18戶55人,歸僑遷入。

10、老虎山作業區陳氏6戶17人,1978年由越南歸國遷入定居。

搜集整理:方阿哲

 

溪美陳氏:溪美“燕貽堂”陳氏,是由開漳第四世陳謨,傳至第二十一世陳概,第二十三世陳子發為溪美肇基祖。傳至二十六世分6支,即原鳳、通銘、原生、住生(溪美始祖)、添生。溪美始祖住生傳7房,大房無續譜,二房原述,傳至第三十二世鴻飛,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舉人,崇禎十四年(1641年)辛巳科進士,任九江同知。

明末,有另一支陳姓,即陳純恪從下徑寮仔後村遷居溪美,為一世祖,傳至第四世分為6支,有的名字不詳,依次為:長(佚名)、次雷仔、三(佚名)、四(佚名)、五烏石、六(佚名),以下又分角落稱為“頂廳房對開支系”、“東井頭房系”“東井頭支系”“厝後房系”、或謂“某某人之子”、“長子”、“次子”,以此指房,稱謂不一。傳13世,裔孫700余人。

溪美陳氏有遷下徑和徑仔兩村支派。明代海美陳氏分衍莆美下徑村,後衍傳寮後村,分支 6房,一、二、三、四房清初先後分別遷出,一房遷廣東大埕上;三房遷陳岱、峰外、大山頂;四房遷竹港;二房衍傳達室不詳。五房與六房守祖,以昭穆輩序傳至“成”與“寵”字,裔孫430人,徑仔村陳氏,清初從溪美陳氏遷入,傳至清中葉裔孫仕勇衍傳廣東潮州九下村。留居故地裔孫傳第十三世,分兩大房,1000餘人。

九尾村陳氏由溪美陳氏衍傳,清時水災散居各處,後遷居西門的陳杜允、十一指、基他列陳氏第四十一世,傳至第四十五世;遷入西光井的是于清末陳泰山(第四十世),傳達室致經四十五世。

 

雲陳一世:

雲霄陳氏一世祖(雲霄陳岱陳氏一世)陳景肅,開漳陳氏第十九世(十八世文晦之三子),號石屏。宋紹興二十一年)辛未科進士,知南恩州(今廣東東陽縣治),知制誥,贈光祿大夫,資政殿大學士、中書左丞,被後世尊為“南宋七賢”之首座。陳景肅生於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庚戌正月初二日,卒於嘉泰三年(1203年)癸亥四月初八,享年74歲。被漳南諸縣民祀為鄉賢。夫人為中書宋公之曾孫女,諡謙獻,與夫人合葬在陳岱鎮竹港知州山。生2子,長陳肇、次陳宰,同列為開漳陳氏二十世(雲霄陳岱陳氏二世祖)。

雲陳二世(開漳陳氏二十世):

01、陳肇,又名宋一,號隱崗,字宏猷,紹熙四年(1193年)癸醜科進士,授評事,遷固始平漳,兼太尉。元兵侵迫時,督子募兵勤王,功封興國公,賞地兩邑,御賜金牌,卒諡忠節。傳2子1女,即陳概、陳植(陳宰之子過繼入嗣)、陳妙祖。

02、陳宰,又名宋二,號東齋,字大猷,進士及第,官至朝議大夫、知延平府,配寧氏,生2男1女,即陳植(過繼為陳肇子)、陳格、陳璧娘。

雲陳三世(開漳陳氏二十一世):

01、陳植,陳宰之子,過繼入嗣陳肇衍後,任嶺南提督,統兵與元軍戰於崖山,後兵敗攜諸子、侄隱居他處。

02、陳概,陳肇之子,字寢立,淳佑四年(1244年)進士,娶趙親王之女,為郡馬督尉,迨崖山兵敗,棲兵梅嶺為家。

03、陳妙祖,陳肇之女,適樞密使趙汝愚之子趙嘉正。

04、陳格,陳宰之子,字寢成,宋保定恩科進士,任廣東海鹽簿官,護宋帝戰死崖山,以殉國事,其妻妾一起殉難(其妻尚書顏魯之女)。生有6子俱托養於人。

05、陳璧娘,陳宰之女,婿張達,廣東饒平人,官至都統。璧娘勸夫往崖山勤王護帝,後戰死,作《抗元曲》聞名於世。

雲陳四世(開漳陳氏二十二世):

01、陳植所生5子:泰典、泰箕、泰與、泰興、泰輿。

陳泰典,字天德,又字天常,宋恩官提舉海州斷維,居白葉大芹山(今平和境),遷烏石寺,卒葬于古爽洋尖石對面前山,地名“奏表”,與妻劉氏合葬,又室林氏葬在南勝密婆帕山。其後裔衍傳平和、南勝、漳州、南安、延平等地。

02、陳格所生6子:

(1)長子陳泰運,字天健,右軍提點參將;

(2)次子陳泰迪,字天挺,溫州司訓;

(3)三子陳泰道,字天驊,又字天表,朝議大夫,配梅氏、顏氏(卒葬五都後埭下尾林之東);

(4)四子陳泰(汝)選,字天裘,居漳浦東林(卒葬東林社西邊);

(5)五子陳泰(汝)遷,字天輔,任廣西刺史;

(6)六子陳泰(汝)遴,字天述,舉才幹,任廣東廉訪司事,移居仙遊、莆田等地。

雲陳五世(開漳陳氏二十三世):

01、陳澄,陳泰興之子。傳子陳君獻(雲陳六世、開漳陳氏二十四世),君獻傳二十五世汶輝(雲陳七世),字耿光,號南皋,明洪武年間舉明經第一,入朝仕大夫,官拜大理寺少卿,91歲卒,諡文烈,入祀鄉賢祠,著《南皋集》若干卷。

02、陳子紀,陳泰道次子。生 3子,衍分為陳岱三房派。

03、陳子成,陳泰道三子,字定仲,居石繩封南安縣,子孫衍傳于延平;

04、陳子咸,陳泰道四子,任職武德將軍、漳州同知。卒葬平和高坑;

雲陳六世(開漳陳氏二十四世):

01、陳則壽,陳子紀之長子,傳至二十七世(雲陳九世)衍分為 9支派,即:愷徒、愷弟、愷明、西礁愷德、石鼓愷瞿、九蝦穴愷旺、四都寄樹村愷定、鵝山、篤敬,皆分別衍傳至第三十三世(雲陳十五世),再衍支系播居

陳則仁,陳子紀之次子。

陳則賢,陳子紀之三子。生2子,列二十五世,傳至二十七世分七支派,即乾微、乾和、乾舉、乾德、乾忠、乾盾、乾文。

02、陳君圖,陳子成次子。

陳君同,陳子成三子。

陳君國,陳子成四子。

陳君用(1312-1366年),陳子成長子,于元至元年間(1335-1340年)為漳州路總管同知,始建西林石城避禦世亂。生於延平(今南平),時因安定戰亂有功,累官通知副都元帥,後因兵連江平寇戰死,追封穎川郡侯。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泉州路陳世民謀反,侵佔了西林城。諡忠毅。

雲陳七世(開漳陳氏二十五世):

01、陳祥鳳,陳則仁長子。

陳祥德,陳則仁次子。

02、陳崇源,陳君用長子,字海生,住平和高坑;(浯田祖、山美祖)

陳崇齡,陳君用次子,字濤生,住平和高坑;

陳崇建,陳君用三子,字安生,住平和南勝;

陳崇和,陳君用四子,字養生,住平和南勝;

雲陳八世(開漳陳氏二十六世):

01、陳陽美,陳祥德長子;

陳陽偉,陳祥德次子;

02、陳志清,陳崇源長子;(浯田祖)

陳志祿,陳崇源次子;(山美祖)

陳志澗,陳崇源三子;

陳志洪,陳崇源四子;

03、陳志汶,陳崇齡長子;

陳志源,陳崇齡次子;

陳志寶,陳崇齡三子,字賓,號七官,傳克甫為二十七世,衍分廣東潮州、海豐。

4、陳志洋,陳君用之孫,生於明洪武七年,配柯氏生於十四年,傳廷爵(二十七世,埔美祖)、廷芳(和蒼祖)、廷宇(碓坑祖)、廷寵(下村祖)。

雲陳九世(開漳陳氏二十七世):

01、陳朝撐,陳陽偉長子;

陳朝倫,陳陽偉次子;

陳朝宣,陳陽偉三子;

02、陳得寶,陳志祿之子;

03、陳福海,陳則仁裔孫;

陳福深,陳則仁裔孫;

陳烏二,陳則仁裔孫;

陳三德,陳則仁裔孫

04、陳乾微,陳則賢裔孫;

陳乾和,陳則賢裔孫;

陳乾舉,陳則賢裔孫;

陳乾德,陳則賢裔孫;

陳乾忠,陳則賢裔孫;

陳乾盾,陳則賢裔孫;

陳乾文,陳則仁裔孫;

雲陳十世(開漳陳氏二十八世):

陳存禮,陳得保長子;

陳存義,陳得保次子;

陳存信,陳得保三子;

陳存仁,陳得保四子;

搜集整理:方阿哲

 

東廈鎮浯田村陳氏

是由開漳陳氏二十四世(即雲霄陳岱六世)陳君用的長子陳宗源(開漳陳氏二十五世、雲霄陳岱七世),傳子陳志清(開漳陳氏二十六世、雲霄陳岱八世),再傳至第二十九世陳學道(雲霄陳岱十一世),於明弘治三年(1490年),自平和高坑遷山布虞古山后移雲霄東梁山下肇基浯田的。

陳學道(浯田陳氏一世祖),傳子陳以微、陳以賢、陳以善,為浯田二世祖,一房、二房守祖,三房衍傳漳浦梅竹浯田。

浯田陳氏傳至第六世謂乞食頭,振河,振江,第七世建分房專祠分別為“克昌堂”、“追遠堂“。後再衍分為朝東大房,朝傑二房,朝義三房,朝四四房。至第九世以昭穆“國”字輩為主衍分42支。

“克昌堂”裔衍入嗣第九世國蘭賜進士。第九世起廷猷第五子渡台墾居。第十三世國邦裔孫陳進水、國賢裔孫陳石蓮等分別遷居臺灣。

約於清乾隆間(1737-1746年)始建浯田陳氏宗祠“繩武堂”,坐巳向亥,懸山式土木結構,龕中祀浯田開基祖陳學道及以下數世祖及妣。內有楹聯數對,其中一木匾聯書雲:

分派由山布 而聞愾而見榱桷增輝世澤長,

發跡於古田咨且善諏且慎磉梓毅業振家聲;

上世紀90年代遷台裔孫恢復聯繫。現已傳22世,分支廣東海、陸豐,臺灣,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血緣裔孫數以萬計。

開基祖地的裔孫有的遷雲霄城,或漳浦、東山等鄰縣,或工作移居大城市。故鄉有裔孫4000多人。

莆美鎮山美村陳氏

是由開漳陳氏二十四世(即雲霄陳岱六世)陳君用的長子陳宗源(開漳陳氏二十五世)衍傳,陳崇源,字海生,襲父爵,因陳有定叛據州邑,遷居南靖,更名,居布夏,娶羅良之女。傳子福孫,字志祿(開漳陳氏二十六世),再傳至第二十九世陳伯顏(山美陳氏一世祖)移居雲霄蒲姜林村(即今山美村)。

伯顏生子寮皋、進養,為山美二世祖。進養傳易直、謹恪、德茲、戽、細、鬥、尾(青崎村陳氏始祖)、統,為山美三世,分支衍傳。

據傳長房、四房移居潮州,以後有的遷臺灣,其餘留居拓展。但譜記不全,有的無房系的自認為詠公派。

山美村裔孫陳茅榛(開漳陳氏三十四世、山美六世)遷入莆美村對面下寮村,為下寮村一世祖,至今傳14世,有的移居雲城。

東廈鎮青崎村陳氏

是由山美第三世陳尾(開漳陳氏三十一世)於明正統三年(1438年)遷入的,妣蔡氏。傳子孟賢、孟龍、孟郁、孟祥、孟居,為青崎二世。孟龍傳至六世錢福遷臺灣,第十世沖通移居新加坡,第十四世永久旅台,炳坤出嗣東山。孟祥傳四世黃蜂徙居廣東南澳,第十四世建生出嗣東山,第十五世添盛遷漳浦古雷,祥漢遠播新加坡。五房孟居徙居廣東海陸豐,裔孫有235戶900多人。祖地裔孫建軍祖祠“浮光世澤”,守居88戶346人。

雲霄城關水流溝

系由山美第四世陳宣忠派下遷居的,水流溝派含大吼塘、西門等,另一支徙居福州。遷雲城裔孫陳于清在溪美石埕置“追遠堂“,至第十五世分頂厝、下厝 2房,傳至第二十一世。

二房戽仔派分別由開漳二十九世傳至三十四、三十五世(即開基山美一世至五世、六世),從三十一世到三十四世,以開基本村起僅傳4世,斷代不詳。

三房下厝派,開漳三十世至三十五世,斷代不明。

約於清康熙年間(1681-1694年),建山美陳氏祖祠,清中期重修,坐東向西,占地面積300平方米,宗祠地名“觀音疊座”,兩進一院三開間,抬梁式懸山頂土木結構。大堂進深三間面寬,三開間。龕內祀開基祖陳伯顏至三世公、祖媽神位。每年正月十七日禮祭。

嗣後遷台裔孫為祖地捐資建“大厝”,上等木料、青石門柱、石窗框、砌天井四周青條石等材料,均從臺地搬運而來,房屋建成後被稱為“臺灣大厝”保存下來。據村民代代相傳至今約24-25世,裔孫1800多人。

陳岱裔派:

01、下曾村:明末由陳岱二房四祖公陳基逢遷入,清朝同治年間建祖祠,堂中匾額“浮光世澤”。裔孫傳下南村,遠播臺灣省和國外。下曾裔孫488人。

02、大山頂村:清康熙間由陳岱二房陳則仁裔孫陳祥德遷入開基,配吳氏。生子陽美、陽偉,合葬金馬山。康熙五年(1666年)建祖墓、祖祠,立昭穆:“聿和日基泰,興朝茂盛章,君恩寰寵錫,馮汝蓋熙昌“。已傳至“寵”“錫”,即大山頂第十四世至第十五世,衍後178戶802人。

03、後厝園:常山開發區大水堀後厝園陳氏,於清康熙間(1700--1706年)由陳岱龜山遷入,兵災賊禍頻繁,現居84戶255人。

04、後江頭村:清康熙年間,陳懿德從陳岱遷入。

05、董塘村:由陳岱“石溪”、“九蝦”、“獅礁”(公穴名)三宗支裔孫于清遷入,已傳七世,107戶489人。

06、白礁村:清末民國初從陳岱遷入。

07、羅田村:由陳岱傳入, 5戶20人。

08、水流溝:陳岱 第三十九世陳文彩,于清咸豐年間任雲霄撫民廳捕頭,遷居雲城水流溝,傳6包數十口。

09、水石衍裔:陳岱龜山開漳第三十九世陳錫遷常山,建祖祠“毓秀堂”,傳至第四十二世陳水石于民國初從常山遷入雲城,傳至第四十五世10多口。

10:華僑衍裔:“東四落厝”裔孫,則壽大房大山祖派即陳岱第十世(開漳第四十世)二支派,分住東西各四落厝,朝住四落厝,故名“東四落厝”。朝傳 3子為第四十一世,長聰嘉、次素蘭、三茂。茂傳至第四十四世心保、號新炮,生於1900年農曆正月二十五日,20年代隻身下南洋,定居吉隆玻,創設寶城燒焊廠,後移居麻六甲,另創寶城機械廠,傳第四十五世 6男 5女,四子陳良民再創大業,為馬來西亞皇家拿督,已傳第四十七世,繁衍為大家族。心保1979年 8月辭世,享年79歲。其子孫常回故土尋根認祖,捐鉅資建設學校,名勝古跡。

11、陳奔衍裔:陳奔祖籍陳岱,移居詔安院前,後渡洋馬來西亞,定居麻六甲,由開漳第四十世傳至四十四世,財丁旺盛。

12、陳奕衍裔:民國初遷居新加坡,傳數世,其孫陳東平常往來聯繫,捐資建家鄉學校等公益事業。

13、陳良永、遷居新加坡,現為新加坡浮光陳氏公會董事、理事長。

14、陳望天、新加坡議會議員。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