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修陳氏支譜序
夫龜圖啟字,爰標紀代之書;鳥篆開文,先著世家之錄⑴。世本家乘,其由來尚矣!其後史乘春秋檮杌紀年修焉。夫史者,綱紀天人,高抬貴手古今者也⑵。故《春秋》,石鷁必書,螟蝗謹志⑶,蓋將以修人事,答天變也;馬遷作史,明標“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史之本質,揭櫫明矣。夫家譜,乃國史之具體而微者也。風雨明晦,旱澇寒溫,治亂興衰,革鼎易代,無不關乎百姓之衣食住行,生老壽夭者。故譜之於山川風俗,物產人倫,耒耜網罟,世系蟬聯,均須詳加采摭。庶幾低昂時代,衡鑒土風,敷張人道者也⑷。其於族中大德、大智、大勇之有功於社稷蒼生者,於眾多之胝手胼足,刀耕火種,匍匐大地,孕育靈秀,綿綿瓜瓞,代代承傳者,尤須三致意焉。《詩》雲:“無念爾祖,聿修厥德。”今重修家譜,董理世系、辨彰昭穆之外,必詳一人之年齡、性別、學歷、職業,乃至居住之環境,取得之成就。如此,一人之情明,合一家乃至一族之情明矣;族族有譜,則國情明矣。是譜之用卓然大矣!
夫人之為人,非謂圓首方足者也。《禮記.禮運》雲:“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者也。”又雲:“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生物之傳,靠基因;姓族之傳,在精神。我陳氏精神充實博大,彪炳史冊。曰:重教好學,尊祖愛國,孝友勤儉,開拓進取,崇尚法制,博愛廣施,弘毅剛強,恭謹謙讓,清正廉直,酷愛自由,追求平等。居其首者,曰義。《易》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我陳氏號為“義門”。然世之號為義門者,非止吾門一族,如鄭氏,如陸氏,林林總總,不下幾十⑸。何以歷代帝王賢達,心折神服於吾族之“義”天下無雙,舉世無倫,以至於海內頌贊不絕於齒頰間也?曰:吾陳氏不惟尚義,亦尚正宗法。義法相彰,卓然無匹。夫義門陳氏聚族三千口,同居五百年,代傳孝悌,業繼典墳⑹,苟無敦睦之方,何以山高水長?方其始也,崇公勇為天下先,創家法三十三條:立莊長以專家政,置庫司以掌家財,立房長督租賦;設勘司以序男女,家塾以教童稚,巫祝以備禱祈,醫師以供藥石,堪輿以治喪葬;造四匠以資器用,辟書院以待學者。室無餘財,廚無異饌,子弟之教,內外如一。體大慮周,嚴明細緻。雖重骨肉之情,更尚德才兼備。簡能任賢,各司職守,實臻齊家之道於化極,非他族徒以忍所能望項背者也。而吾宗自漢志達公肇基於陵陽所村,千百年來綿綿翼翼,枝繁葉茂,不僅族中有義倉義塾,攜寡撫孤,骨肉無間,對異族之伴當亦親如一家。無怪乎古賢之盛讚我陳氏之宗:“清而純,善而和,義而正。才者不矜,技者不炫,清純者也;富而不驕,貧而不怨,善和者也;有勇不犯,有剛不折,義正者也。吾以為,聖王之裔,士大夫之族,未有若陳宗者也。”
或曰:當今人心不古,世風澆漓,物欲橫流,貪腐公行;紛爭微利於眼前,遺卻大義於厥後。常見父子反目,同室操戈,法已難施,譜其奈何?曰:治國由家始。家不睦,族不和,國不寧。當此之際,重申我陳氏之精神,于針砭時弊,挽正頹風,長善救失,立品砥行,更其亟且重也!人多貪戀權位者,我陳氏有虞舜,知天下非屬一人,世為型範⑺;世多缺乏恒心者,我陳氏有玄奘,求真經萬死不辭,代為楷模;人多崇尚權威者,我陳氏有獨秀,高倡民主科學,啟迪後人;世多為富不仁者,我陳氏有嘉庚,慷慨捐資興教,光輝民族。夫君子之澤,可及五世。若茲之彪炳千秋,豈可以世數計也!其濡染于族人之耳目,而漸被於中華民族之子孫,以成茲風範之美者,將“曆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詎有窮期也哉!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者,此之謂也;孟子所唱之“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至大至剛,充塞天地,集義所生”之浩然正氣也者,此之謂也;張子“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之遠志,“民,吾同胞;物,吾與也”之襟懷,亦此之謂也!
夫然後知譜之修,不惟辨昭穆,紀世系,記姓字,序輩齒,書生之時,卒之日,娶某氏,適孰家,葬之地,碑之向也,尚有更深重者存焉!子輿氏有言:仲尼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又言《春秋》筆則筆,削則削。若以鑒古今、究天人,該洽醇雅衡之,古譜尚有闕焉:詳于世系而略于生計,是以昭穆班班而日用無聞;重于官祿而輕於技藝,是以爵位秩秩而耒耜不傳;鐘于等級而忽於尊嚴,是以崇奉曲逆而羞言大澤。然今之情愈切而辭愈平,語欲諷而心欲惜者,蓋不苛古人,但示後來也。
續譜亦檢閱族裔之大舉也。《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觀我陳氏後昆,秉承祖德,與時俱進:工作學習,建國發家。其聰明勤勞,一如乃祖;而雄毅超邁,青勝於藍。有聞如此,祖靈其不欣然乎!有見如此,後昆其不奮然乎!
檢瞻老序,知我族譜建武乙巳(公元45年)權輿于一世祖志達公,距今近二千年。其後閱一百三十三載,六世祖廠公於光和戊午元年(
178年)再修。又閱二百七十一年,至十五世祖至道公於元嘉二十六年歲次乙丑(
449年)續修。第四次修譜乃四十四世祖升卿公于宋紹聖四年丁醜(1097年),其間跨越南北朝、隋、唐、五代,幾近六百五十年矣!生之難,可想而得見乎!然先祖代代孜孜以之,薪盡火傳,綿綿不絕!嗚呼!傳承如許強韌剛毅血脈之陳氏後昆,可不倍加敬畏生命乎,可不更其奮然前行乎!厥後有五十世祖慶一公於元延佑年(1314年)續修。又閱二百五十餘年,六十世叔祖文志公等於明隆慶三年己巳(1569年)續修,嗣後六十一世叔祖用中公于萬曆癸卯(1603年)續修。又閱二百餘年,六十六世祖墨林公于嘉慶十年(1805年)、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兩修宗譜。又閱七十餘年,紹斌公等於光緒癸巳(1893年)聚榮生公、顯生公裔孫合修,此乃我支派聚族修譜規模最大之一次,共有三十五支合修,然亦有遺漏者。厥後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曾叔祖澍深公、叔祖會元公續修⑻,其時方值抗戰之秋,國難當頭,烽煙遍地;日寇侵我陵陽,毀我宗廟,戮我同胞,辱我先人⑼。此時欲收族聚眾,何其難矣!故規模較小,僅有十三支合修。後之續修皆承此制,未能擴修也。1988年,“文革”甫過,動亂方息。會元公、象賢公即聞風而動,潛招族人,密搜資料,隱蔽于在旺叔家中續修族譜,彰顯我陳氏族人尊祖敬宗之精神,保存我支派裔孫綿延繁衍之史料。惜其未能收族總修也。光墨公、會元公相遞各兩修宗譜,於我支派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其勞至大,其功至偉。惜“昊天不吊,不憖遺一老”,玉樓赴詔,不克三修⑽!
嗚呼!祖先之歷史,盡顯生存之艱難;家族之綿延,昭示生命之堅韌!
古人慨歎:天下之事最難者,莫難於譜學。其心要明,其見要大,其力要確,其考核要到,其守持要嚴,五者缺一不可。然後則立法正,吐詞簡,指事切,分支過節清白,鋪張區劃整潔。閱之者有所興起,讀之者有所感發。然後足以成書,啟迪來哲,垂法後世。譜之修,重矣哉!夫修譜有三難:財力不濟,無力供長期之勘采,難一也;族大眾繁,居住星散,資料裒輯不易,難二也;至難在人力。蓋操筆者雖族中之知者,然專司史職、深諳譜學者寡鮮,難期其卓識鴻裁也。夫舉萬鈞之鼎,必烏獲而後能;遊千仞之淵,必津人而後可。故譜之修,非經綸之手難成也。何謂大力之人?有品、有望、有學、有守是也。蓋品高望重,則族人敬之而不忽;學博守堅,則族人信之而不疑。此固非挾詐懷私之輩所得與於其間也。今我族諸父昆弟輩,謬以纂修之大責囑於予。予惶然應之曰:“維維!否否!夫家乘猶國史也。上以敘祖宗之德業,下以示子姓之勸懲。尊尊、親親、善善、惡惡,俱於是乎寓之。不學無術,焉識門徑;措大眼孔,難辨魯魚⑾。非予小子敢怠惰盤桓,是憂予寡陋難以任之也!”族諸父昆弟輩否之曰:“敬勉之,毋推也!非曰爾能之,願爾學焉。嘗見世之文章自命者,揮毫染翰,多屬應景無根之文;述古稱先,半是公鼎侯碑之事。其于一本相承者,反闕焉不講。以致家法無紀,宗派日紊,何以厚人心而敦風俗,型子弟而崇禮教哉!爾其勉乎哉!”予之告退不許,勉就是役也,誠以譜牒攸關纂重,即寡陋無文,要不至虛美隱惡、詮次失當而已耳!自受命之日,銘心刻骨,夢寐不忘。及聞潛山漆浦之裔孫保有嘉慶、光緒、民國全套家譜,乃驅車尋之,三套家譜,儼然在矣!歎其間由清而民國,而新中國,歷經改朝易鼎、天翻地覆之滄桑,複經文革史無前例之浩劫,然上托祖靈之庇佑,下賴闔族之洪福,更幸在滿公、錦聖及徐印叔侄之赤心,終能明千餘年之昭穆為目前,示百十代世系於一編!複于
8月冒暑往瞻陵陽所村官禮堂,尋根探源,訪求故跡。於是,資料略備,構思始定。幸有共事筆硯者,如族叔之在願(陳璞)、在紅,家侄之法來、法應,皆備篤實肯幹之選舉,又有小玲等奮臂襄贊。爬羅剔抉,會稿校讎。自遠祖以迄近宗,厘其緒而分之,比其類而合之。遺者補之,疑者闕之。盡予智之所能周,窮予力之所能及。夫統之以綱,系之以目,梗概雖定于先人,而有待焉者尚多。若者宜考訂,若者宜搜輯,若者宜增補,若者宜潤色,縷析條分,力求邃密周詳,非敢妄為筆削,更非敢綴以骫骳傳會之辭,公然登作者之堂也。故標題著說,繪圖立傳,行將互相考訂,極其詳慎,俾以自成一家言而無剿襲雷同之弊也。凡敘贊傳記,必征詳實。蓋將以傳後世,令子孫足信之。夫生不作贊,古有定則;而文飾誇張,徒貽笑柄,既乖史法,更虧史德。故陳先人之舊稿,又延族中長老而咨訪之,核之既詳,乃敢屬筆。至於老序舊文,則統加標點,訂正訛誤,詳為注解,以為誦閱之便也。複立凡例以示程式,增譜說以廣知識,標世系以明統緒,撰節略以易檢閱,刊遺像以致情思。使同宗同祖,厥子厥孫,開卷習讀,神思穿越時光隧道,謁拜歷代先祖先宗,如聆聽教誨,沐浴春風;體味歷代先祖奮鬥之歷程,領略宗族文化之傳奇,感悟己身肩負之職責,庶幾此譜之堪為歷代先祖魂之所依,又為後世子孫根之所系也!然今譜亦有憾焉:未能廣為聯絡,不能聚族同修,憾一也;率爾倉促,勘考不周,憾二也;學淺智卑,難言畢功,憾三也。嗚呼!邃密精審,惟望來者矣!
至於總經濟之同仁,則統于嵩山叔祖。鳩物庀貲,規劃全功;估事量材,精打細算。及會計出納,庶務膳食,各有分掌。在在本諸實際,俾不致有所妄取而濫耗也。
嗚呼!夫天地有正氣,曰誠信,曰義方,仰觀星辰,悟坦坦蕩蕩處世;宗族多賢哲,如重華,如獨秀,續修家譜,知堂堂正正做人。今譜既告成,光前裕後,合族薦敬。嗟乎!日月光華,旦復旦兮⑿;陳氏精神,代複代兮!天柱斯奇,皖水其清;鐘靈毓秀,芝蘭茂兮!人龍奇逸,天馬開張⒀;紹承祖德,永發其祥!謹序。
時
公元2009年8月14日歲在己丑
注釋:
⑴龜圖啟字,相傳夏禹治水時,有神龜出於洛水,背上有裂紋,紋如文字;有數至於九,禹取法而作九疇。參見《尚書.顧命》、《洪范》孔傳。這裏指古文字。唐張少博《石硯賦》:“發龜文於鴻筆。”後來也以龜字為帝王者受命的吉兆。盧照鄰《樂府雜詩序》:“君升堂入室,踐龜字以長驅。”鳥篆開文,篆體古文字,形如鳥的爪跡,故稱。《後漢書.陽球傳》:“或獻賦一篇,或鳥篆盈簡,而位升郎中,形圖丹青。”又叫“鳥跡書”。李白《游泰山詩》:“遺我鳥跡書,飄然落岩間。”
⑵綱紀,大綱,要領。《荀子.勸學》:“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法度,綱常。《漢書.禮樂志》:“主君臣,等上下,使綱紀有序,六親和睦。”此用作動詞,治理,管理。《詩.大雅.棫樸》:“勉勉我王,綱紀四方。”高抬貴手,龜可蔔吉凶;鑒,鏡也,能辨美醜。比喻可供人對照學習的榜樣,或引以為戒的教訓。《周書.皇后傳序》:“夫然者,豈非皇王之高抬貴手歟?”《隋書.魏澹傳》:“此即前代之茂實,後人之高抬貴手也。”此亦當動詞用。
⑶石鷁,《左傳.僖公十六年》《春秋》經:“春,王正月戊申朔,隕石于宋五。是月,六鷁退飛,過宋都。”《公羊傳》:“五石六鷁何以書?記異也。”螟蝗,《公羊傳.隱公五年》《春秋》經:“螟。”傳:“螟何以書?記災也。”《呂氏春秋.不屈》注:“蝗,螽也。食心曰螟,食葉曰螣。”
⑷低昂,也做低卬,形容世事盛衰起伏。龔自珍《答人問關內侯》:“天之廢封建而趨一統者昭昭矣,然且相持低卬徘徊二千餘年,而後毅然定。”此作動詞,同衡量、判別。衡鑒,衡器和鏡子,此作動詞,指品評鑒別。陸游《南唐書.伍喬傳》:“及覆考榜出,喬果為首,洎、貞觀次之,時稱主司精於衡鑒。”敷張,猶光大也。
⑸在宋代以後,中國出現的同居共財、同爨合食的大家庭是一種普遍社會現象。陳氏大家庭經歷了唐末、南唐、北宋三個朝代,到仁宗嘉祐八年分居時已同居十四世,共有三千七百餘人合爨,規模之大,世所罕見。除陳氏外,尚有十世同居家眾至數百口的保德趙氏;十九世同居,共財不異爨的會稽裘氏;八世同爨,家眾多至七百餘口的青陽方氏;聚居至一千三百餘口同財共爨的銅陵佘氏;十一世同居,家眾至七百餘口的銅陵鐘氏;一千三百餘口聚居的旌德汪氏;八世同居集族七百八十一口的德化許氏;一門千指的永新顏氏;同居八世三千口,治家以義的漢陽張氏等等。
⑹墳,傳說中我國最古的典籍,稱三墳五典。《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杜預注雲:“皆古書名。”孔穎達疏:“孔安國《尚書序》雲:‘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孫楚《登樓賦》:“談三墳而詠五典。”
⑺⑿據說舜將禪位於禹時,天現慶雲,於是舜帝和臣僚們一起興奮唱歌:“卿雲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八伯叩首回應:“明明上天,爛然星辰。日月光華,弘於一人。”據說舜唱完《卿雲歌》歎息道:“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舜帝正是我陳氏之先祖。現在上海復旦大學的校名正是取自這首《卿雲歌》。
⑻考我陳氏,自志達公始,世代聚居陵陽,至六十三四世才漸漸分支並漸漸向四周擴展,最遠者只是在馬鞍山。此在明季。到了清代中期,進一步擴展。世時公、正玉公父子、正元公弟兄分別過江向潛山,後來的嶽西橫河發展;另有一隻到當時的桐城源子港,現在的樅陽源子港發展。那麼,雖然自漢之清,時有間隔幾百或二百多年未修譜,其源流承傳還是清晰無誤的。因為這期間,我陳氏一直聚居在一起,朝夕與共,不須大規模正式修譜亦昭穆不紊;再者,本序所敘,僅依老序,若老序失載,則無以為據,但並不能認定家譜纂修間斷。總之,與其他姓氏因遷徙輾轉而源流不清不同,我陳氏承傳脈絡清清楚楚。此乃上天之恩,祖宗積德之報,家門之大幸也!後裔謹識之!
⑼1940年
4月22日,日寇萬人由貴池、荻港、灣沚向青陽、南陵的國民黨23集團軍唐世武部的防線發動進攻。國民黨144師、新七師、52師、108師、105師迎擊。8天后,中國軍隊傷亡慘重,被迫後撤,青陽、南陵陷落。1941年,新四軍彭雪楓部曾收復,後來敵我拉鋸,直到日寇投降。
⑽玉樓赴詔,玉樓,傳說中仙人居住的樓宇。比喻文人早逝。李商隱《李賀小傳》:“長吉將死時,忽晝見一緋衣人,駕赤虯,持一版,書若太古篆或霹靂石文者,雲當召長吉。長吉了不能讀,欻下榻叩頭,言:‘阿母老且病,賀不願去。’緋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樓,立召君為記。天上差樂,,不苦也。’長吉獨泣。少之,長吉氣絕。”此指文人去世。
⑾措大,也稱“醋大”,舊稱貧寒的讀書人,含有輕慢意。《新五代史.東漢世家》:“〔劉旻〕號令東偏先進,王得中叩馬諫曰:‘南風甚急,非北軍之利也宜少待之。’旻怒曰:‘老措大,毋妄沮吾軍!’”此謙辭也。魯魚,即魯魚亥豕的簡省。因為“魯”和“魚”,“亥”和“豕”的篆文字形分別相似,所以在抄寫時容易將“魚”寫成“魯”、“亥”寫成“豕”晉•葛洪《抱樸子.遐覽》:“書三寫,魚成魯,帝成虎。”《呂氏春秋.察傳》記載,有人把“晉師己亥涉河”寫成“晉師三豕涉河”。後來用“魯魚亥豕”表示書籍在傳抄、刊印過程中的文字錯誤。
⒀此乃出自陳摶所撰之對聯“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家族賢哲傳》和《陳氏文化》中有介紹,可參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