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華陳氏譜序集錦 »

葛上陳氏大宗譜序

作者:  來源:陳氏家譜網  更新時間:2016年06月10日

葛上陳氏大宗譜序 

序三 陳成水 陳百川

考世系,辨昭穆,乃修譜要旨。溯源吾祖,源遠流長。陳姓起源於媯姓,是舜帝的後裔。周武王克商建立周朝,追封顯先賢遺民,尋求舜的後人,得到胡滿公(舜帝第34世孫),封之于陳地,建立陳國,國都宛丘,為西周諸侯國之一,以奉舜祀。胡滿公的子孫便以國為姓,成為陳姓。後陳國被秦國滅掉,陳國公子究逃奔齊國,他的後代也以國名命姓為陳氏。

潁川侯陳實公為陳氏一世祖,長子紀,字元方,仕東漢官至太僕尚書,又官鴻臚寺卿。吾族先賢明承德郎湖廣永州府通判如皋知縣陳文進,在為伯父陳浩寫墓誌銘中有“葛裏媯潢五世昌貽豐令德西元方……”明白道出葛上的始祖是陳實公的長子紀公,祖地媯潢。佐證吾族葛裏陳氏乃潁川一世祖陳實公後裔。自“永嘉之亂”,中原板蕩,衣冠入閩八族,南海郡守陳實七世孫陳潤其中之一族,為陳氏最早入閩的開基始祖。 據《晉江姓氏志.陳姓》記載:隋朝大業十二年( 616年),陳潤十一世孫陳邁,字斯征,號元一。領兵鎮守莆田,武德五年( 622年),唐軍入閩,傳檄定諸都,複置莆田縣,以陳邁為第一任莆田縣令,加車騎都尉,此為陳姓人莆田之始祖。陳邁任縣令期間多有惠政,因愛當地林叡優美,致仕(退休)後便蔔居於此(橄欖巷)。逝世後,當地百姓曾立廟祭祀,其後裔號稱“十八陳”。至宋朝至元年間,肇基祖陳念五,諱幹,字坤德,生子二,長碧溪,次清溪。因海寇混紮,于元初從涵江遷居晉江青陽山。始祖念五公隱逸,至碧溪公時,緣外嶽官是涵口謝天官諱許公之婿,因而於淳佑年間(1241—1253年),遷落籍涵口村。總之,稽考吾葛裏支系,則出自晉潤公入閩,邁公入莆,碧溪公之後裔。

吾村自增安公始也。明初(約1368—1422年)從晉江涵口遷入此卜居,繁衍、生息,子四(據本村93壽宗長根土說,三子分遷洛陽鎮陳埭頭村,四子遷臺灣)。傳在二世時分東、西房。除下郊尾刊(遷居臺灣)、後厝刊(居馬來西亞)、今尚有七個刊:樹腳、磚仔埕、大厝、小宗、下田墘、三落、美塘等,至今傳23代。子孫在葛裏聚居者近千,而移居謀生者眾。後裔域內分衍玉埕、東園下新厝、後港、陳埭頭、虎窟等地;客居上海、南京、合肥、泉州、廈門、三明、永安、江西、漳州各地;境外,移居之馬來西亞、新加波、印尼、非律賓及臺灣、香港等。

增安公佳城在張阪鎮玉前村井下自然村西一處稱悃(臥)狗穴的石坡地,現存墓碑、墓桌、墓壙等。每年清明節,其後裔子孫(之前還有陳埭頭、虎窟村)掃墓祭奠,緬懷宗功祖德。2004年11月10日,在泉州洛江區河市鎮莊田格山的明代古墓中,出土《明贈文林郎廣東廉州府欽州靈山縣濱江陳公暨太孺人曾氏墓誌銘》中,有記錄“先人晉江人六世祖孟甫公遷惠安之葛醬村”。增安公與孟甫公,是二支入葛上村始祖,還是同一人的名、字和號之差,有待於資料的發現及文史工作者考證。

於今,海內外宗親呼號尋根之日,宣導崇孝報本之時,族人冀盼宗譜能重新再現家世淵源。於是,成立《葛上陳氏大宗譜》編纂委員會,參與修編譜的諸位同仁,自是為人子孫分內之事,責無旁貸,樂從共事,各負其職、晨夕斟酌,認真調查對接、資料登記及整理編排,求實推敲考證、縝密核實審定,準確後入譜,做了大量繁雜而艱巨的工作。特別是馬來西亞、臺灣、香港及客居國內的宗親,密切配合,提供資料,關心譜牒編輯情況。仰祖先之靈,集眾人之慧,諸編撰宗親,同心協力,無私奉獻,修編合刊之譜,圓族人之心願。目前,《葛上陳氏大宗譜》續修工作已圓滿告成。

我倆甚感遺憾者,未克詳載列宗列祖生平資料,願後代子孫能賡續餘志,補述殘缺不全之處也。修編宗譜實非個人能力所為,餘等不陋為拋磚之舉,惟願後代子孫以此為藍本繼續補遺,揚先德遺芳,步前賢後塵並進而團結族人,發揚仁孝固有美德,乃餘倆之志也,是為序。

2011年10月1日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