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陳氏第四次續修族譜序
靖州陳氏第四次續修序
茲值第四次續修族譜之大好時期,謹將我族齊家治國有名人物列舉四位先人於下,以示後人。
一,競公,唐末宋初人,公有齊家之獨特經驗,創業之卓越新圖,九世同居,壯大無比。家教以親愛和睦為主體,以勤儉持家為前提,士農工三業兼備。公則不偏不倚,堅持大公無私,一家人口總是滿腔熱情愛護,毫無歧視之心,所有家人一心一意不令而行,只管同吃同工言聽計從,一致踴躍勞動工作,如有問題艱巨,眾志堅定不移,同心協力爭取成功而後己。因此家事蓬勃發展,生活大有提高,男女老幼快樂無比,如逢發糖當天,大小排為三列,肅立靜候,挨序發完。並不爭多論少,分畢欣慰感奮,且有老幼互相敬愛,兒女衣食互相交換,不知誰是誰非,尤有甚者,家有百犬同槽,親密無間,一犬不至,百犬不食,令人羡慕不已。遠近口碑載道,禮讓芳名四揚,皇上封為義門弟。是競公獨一無二之光榮創舉,古今少有,永垂典範而不朽也。
二,一元公世居江南蘇州,明洪武四年以指揮職,奉旨征蠻,由蘇至靖,調衛靖州,聞風向化,邊隅安靜,官封武德將軍之美名。見靖地方沃野遂不凱旋而家焉。
三,經鴻公。字九一由靖州遷到綏甯,會同交界之地竹舟江,朝氣蓬勃,與當地群眾友好相處,特別重視文明風氣,敬老尊賢愛幼,如遇長老須必鞠躬尊敬,如遇幼兒務必友愛提攜。家學淵源,人才濟濟,兄友弟恭,全家和睦,頗得各方嘉許。
四,啟漢兄字克剛。于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晉省求學,考錄一師後又轉入湖南法政專科學校,結業後由唐生智等人協助,創辦湖南通俗日報,因省長越恒惕之子蓄意亂為,,終至發生事端,該報及時刊登真象,馬上赴上海租界隱避。待越下野,再回湖南復刊,敢想敢幹,膽識過人,遇有不平之事,不昔犧牲挺身而出,扶正抑邪,秉公持事,決不同流合污。為國解憂,為民解除痛苦,為我族爭光。
以上四位先輩之光輝典範,深得我們後人稱讚,值得我們學習致敬,亦是光宗耀祖之楷模,援筆略加簡述,勉為一小技之文,以作今後留念,以為序言。
十八世孫 啟熊 敬撰
公元一九九○年歲次庚午孟冬月 吉旦
第四次續修族譜序
譜牒之修,原以辯長幼,定尊卑,別親疏,序昭穆。其義不外乎敬宗聯族,追本溯源。上以敦一本之誼,下以聯萬派之親。若無譜,則昭穆不明而尊卑失序,喪葬不曉而祭掃無依,甚至不別親疏,有視骨肉如同秦趙,不詳墳墓,有妄生覲覦而滋訟端。故孔子作春秋,忠奸善惡之跡遂以判,歐蘇創譜牒,尊卑長幼之序得以明。況一本淵源,上至祖宗,下逮子孫,旁及昆弟,皆身之所聯屬者,無譜以記之,至年湮代遠,支庶繁榮,難免有視骨肉如陌人哉,族譜之修,其可緩乎?
吾族自虞迄今,衣冠文物,代不乏人,前有二難競秀,後有五漢爭榮,義門世第,光輝史冊;三相門庭,丕振家聲,先輩詳錄,餘不贅述。我族錄靖以來,幾經後焚,遷徙離蕩,原有老譜,毀滅散亡,清代兩次修譜僅據貴祖墓碑,冠有三世祖考字樣,故一二世祖名諱俱佚,只得暫存疑闕,以俟稽考,至民國甲申年第三次續修時幸通道一支參加合修,核對其草譜,一二世祖官階封爵及落籍年代,與我印譜相符,乃三世富祖士興公是其裔也,六世宗字同派,推而上之,果出一原,自此始知一二世祖之名諱,久闕待考疑團,一旦釋然,但僅知一世祖原籍蘇州,究系潁川何支,尚待稽考。
乙丑清明祭掃時族人咸集,多數提議自第三次續修譜迄今,已四十餘年,現有族人,譜內僅占百分之十幾。譜外已占百分之八十以上,一致要求,應第四次續修族譜,於是祖源弟遂召有關族人商議,決定分發革譜,至各地進行登記,以便收集編纂,是年六月,即將革譜本分發至各地,作編纂譜稿依據。隨即偕同祖琦、祖源祖耀者兄弟攜帶老譜至白岩水盛祉家,查對該房民國三十八年在靖縣太陽坪分館合修之譜,落籍靖邑始祖,年代官階基本相同,先人安葬墓地,亦有後山溪及老教場兩處相合。復查宗祠圖,地點,四抵及圖樣完全相符,而他揚州落誕靖邑始祖二公,系佰萬公第十七世裔孫,而我由蘇至靖始祖一元公,究系何支,殊難考稽,深感遺憾。
不久,接新化鵝塘重修伯萬公墓籌建小組之公開信,為了周咨博訪,追本溯源,遂隨同盛祉弟。曾三次往新化鵝塘祭掃及參加代表會,趁機翻閱新化及其他各縣帶來之族譜,均屬伯萬公之一脈裔孫,且世系朗列,縷析可辯。昔我房之譜,自九世以上,生歿未詳無從查對,僅從我譜原訂字派,自萬有之,推測,先輩亦認為我房屬伯萬公一脈。複詢及伯萬公之子孫後裔,遍及江淮流及黔桂滇等省,除我省外,以四川閬中南部等縣居多,故于戊辰夏自費隨同盛祉弟攜帶白岩族譜往四川南部採訪。至南部縣大橋鎮,會守德,開異,無禮諸君,談及譜事,據雲該縣及閬中等縣陳姓族人多屬三相裔孫,惜譜牒遺失,無從查考,僅由守德帶領至大橋鎮中心小學左側參謁伯萬公第五世孫昭文公墓地(即三相之祖父墓)後,悻悻而返。
復查白岩水首譜,該支落誕靖邑始祖二公之第三世孫益順有五子(禮、福、祥、禎、富)禮徙天柱,福、祥、禎大啟三戶,惟富公未詳,僅注(原難詳悉字樣,可能系我徙通道始祖富公也,乃伯萬公第二十一世裔孫,由此順推而下,富公系“宏”字派,貴公系“洪”字派,均屬伯萬公第三十五世“惟”字派,“治”字起為伯萬公裔第四十世“曆”字派。今後統一班行,有待後起之秀。
己巳天貺,各片族人齊集霄箕洞先培家曬譜,是時族中少長鹹集,又一再提出要續修族譜,當即成立籌備小組,並陸續召開三次代表會,推選譜館執事人員,並商訂資金籌集辦法,分赴各地採訪聯繫,收集草譜開館辦事,江謬承族眾推舉,主持館務,自揣年近古稀,力不從心。而事關敬宗聯族,義不容辭,不能不竭盡愚誠,以效棉薄,任勞任怨,非所計也。幸族中耆達英傑共勷其事,至於編纂筆削,字斟句酌,則賴祖于、祖枝、先宇、先國諸叔侄,尤其先宇、先國侄,既任編纂,又兼校對,兢兢業業竭力盡心,不數月即脫稿付印,未一載即告厥成功,難免編內無訛,可掃闕略於徹底,豈知美中不足還希補正於將來,竊願孝子賢孫,相繼敦宗睦族之志故爰志始未,以示後人,是為序。
附七律一首以志留念
稽吾族氏肇炎黃,舜裔封陳姓始揚。
五漢爭榮垂史冊,二難競爽顯篇章。
六奇制勝千秋業,三相聯輝百世昌。
瓜衍椒蕃延萬代,淵源有序繼前光。
公元一九九○年歲次庚午孟冬月 穀旦
十九世裔孫祖江 敬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