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修陳氏宗譜序
每年冬至這一天,散落在江蘇溧水和安徽甯國的一支陳氏族人都會相聚在一起,設席祭祀祖宗,族人稱“吃宗酒”,大家嚴格按照輩份相稱,敍述著各自的所見所聞,其樂融融又不失莊重。祖上口傳,我們這些陳姓族人是從湖北省鐘祥縣陳家坪遷過來的,祖上稱“下江南”。先遷安徽甯國,後部分人員因水土不服,再徙溧水。家族輩份字派為“克家有人、象賢可望、法祖修德、永遠其昌”。目前族人保存著一本老譜頭,是民國二十四年春溧水縣北山沖的象錦公從湖北鐘祥陳家坪抄來的。
清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清軍攻破南京城,太平天國滅亡,經過反復攻陷的江南寧國、溧水等縣已是瓦礫遍地、人煙稀少,自同治五年以後,大批河南、湖北、湖南的客民遷徙到了安徽甯國和江蘇溧水等地。我們這些陳氏族人就是光緒初年開始陸續從湖北鐘祥荊門遷過來的。
民國年間,族人在溧水縣城內修建了陳氏祠堂,前後三進,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冬,侵華日軍轟炸溧水,祠堂被毀兩進,一九四九年時尚剩一進。
一九九四年開始,族人擬重修家譜並進行人口調查登記工作,但家譜世系最多只能追溯到“有”字輩,有的只能追溯到“象”字輩。
二零一零年三月,從網路上獲知湖北荊門思亮公後裔興旺公支宗譜編修成功,其輩份字派與我們完全相同,非常高興。通過網路,聯繫上該譜主要編修人員陳剛宗親。家住南京的陳剛送來了三本荊門家譜,並提供了很多極有價值的族譜考證資料,從而得知我們這個字派的族人是荊門陳思亮公次子興旺公的後裔,老祠堂在湖北荊門鐘祥交界處的荊門市掇刀區團林鋪鎮陳集村,現祠堂被毀,族譜全無。現在荊門鐘祥的族人也不曾知道我們這些下江南的族人。
從二零一零年九月始,我們委託荊門宗親在祖藉地原陳家坪地區及周邊區域內進行了尋查,包括走訪老人,尋找祖碑,查找到很多珍貴的世系資料。
關於遠祖世系,根據現在掌握的義門陳世系資料及荊門二零零九年旺公譜資料,可以基本確定的是:思亮祖是在宋嘉祐七年義門分莊時火巷莊繼珪公的後裔,元初人,由湖南澧州遷湖北荊門安家落戶;陳家坪祠堂是思亮公次子興旺公的後裔立的,老譜頭中也稱沙崗嶺支裔。
從繼公到思亮公,老譜頭沒有記載,荊門民國“海公譜”記載的世系有二十多代,時間上明顯不合理,荊門二零零九年旺公譜認為思亮公即梓重公,祖遴公即甯祖公,雖然有一些考證依據,時間上也相差不大,但一直沒有直接的證據,讓人不無缺憾。從思亮公到我們下江南支系的祖先之間世系,我們所掌握的資料非常少,只能從字派上知道自己是思亮祖的幾世孫。雖然編修人員和荊門宗親的通過查找祖碑,獲得了一些資料和推斷,但世系仍未沒有完全弄清,現只能將荊門祖藉地收集的資料和下江南各房的世系情況輯錄成譜,待後世子孫有志探尋者給予完善。
遷徙已過百年,人員居住分散,戰亂災害頻繁,資料收集困難。如有遺漏和錯誤,祈求祖宗不怪罪,懇請宗親能原諒。特序之。
思亮公二十四世裔孫 陳木森敬述
二零一一年十月一十八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