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華陳氏譜序集錦 »

《義門陳文史續考》前言

作者:陳月海  來源:義門陳文史續考  更新時間:2016年06月10日

《義門陳文史續考》前言 

前言

陳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我國古老的姓氏之一,現有人口多達7000余萬,其中就有不少出自江州義門派,故有“陳姓源自胡公滿,天下義門出江州”之說。

江州義門,是義門陳氏的發源地,是我國一處歷經多朝代帝王旌表、歷代頌揚的文化故地。自唐僖宗首次旌表義門陳氏,到南唐又為立義門,後經兩宋朝廷多次褒獎,以及明朝的再次表揚,引來歷代文人墨客、名宦仕子潑墨揮毫,寫下許多詩詞歌賦與紀事文章。史以文傳,文以人傳,千百年來傳誦不息,留下一筆厚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本書是繼《義門陳文史考》之後的又一力作,它一方面對前書的觀點作進一步地闡述,另一方面又提出許多新的見解。為解讀、澄清歷史上一直存在的疑惑或異議,我們幾乎跑遍了東南諸省陳姓聚居村落和大小圖書館,搜尋了許多史證和有價值的族譜資料。本書主要考證以下幾點。

一是辨析和論述義門同源異流及內部多元結構的相互關係,以及產生“大義門”的歷史條件與時代背景,這是本書的重點部分。但因歷史久遠,且個中關係錯綜複雜,為了說清其中的某一點,則往往需要多角度去反映,才能使考證獲得多線索、多方面的支持。因此,這一部分的研究與論述,幾乎占去全書的三分之一篇幅。

比如陳旺究竟在什麼時侯建莊,史書沒有記載,而譜牒又是各執一詞。為了證實開元十九年建莊的這件事,最好的辦法是用時間標杆去推算、去衡量。譜載從陳旺到嘉祐七年義門分莊主止,傳11代人,在這第11代人中年齡懸殊,有的未成年,有的甚至已見曾孫,用平均每代間隔常數去逆推陳旺之大概出生期,大致能夠匡算出來。但是為了進一步求得準確性,我們還採取史志書上載陳旺第10世孫陳蘊生於西元944年和陳度生於西元956年的這樣具體時間去驗證;同時還參考了與之同時代的姻親羅氏族譜。通過如此三點一線的比較,基本反映出陳旺開元十九年建莊的真實性。確定了這一點,義門內部結構就能夠理順。

至於陳伯宣的出生時間,前人已有推論,並且史書一載再載“大順初卒”,既成定論。於是,“兼、旺為同時代人,陳伉、伯宣為同時代人,陳兢與陳旭為同時代人,顯而易見是兩大支派,為義門主流群體。至於陳旺和陳兼是親兄弟還是從兄弟,是叔明的後人還是從屬於叔明、叔慎兩兄弟的後裔,本書作了詳盡考證,認為在沒有新的更確鑿的證據出來之前,我們的考證無疑是正確的。

既然義門是多元共同體,可為什麼只宗叔明一人呢?要說清這個問題,還得從形成這一原因說起。

義門是由多元體組成的大家庭,但對外宣揚總要有個代表人物,叔明在宗室兄弟行第中不僅是長者仁厚、形象好,而且在隋唐時期一直作為“孝子”為世人傳頌與楷模。這是其一:具有良好形象性。

同時這一支又出了“兩秘監”,尤其是德宗朝陳京位極人臣,連大文豪韓愈當年想巴結都巴結不上,何等顯貴。這是其二:官場可塑性強。

為申報義門和治理義門,伯宣、陳崇父子勞苦功高。這是其三:功不可沒。

特別是在義門初、中期,陳伯宣這一支後人連任家長,幾乎占義門(884-1062)時間的三分之二,這是其四:居領先地位。

因此,在那講究門閥等級社會裏,對外宣揚這一支人是自然而然的事。於是,其他支系人就漸漸淡出。以上四點分析,為宗叔明的主要原因。

義門人始終突出一個“義”字。俗話說從小親兄弟,長大各開門,出了五服不分家的謂之“義”,原本從屬於不同支派又重新組合一起“合族同處”,謂之更“義”。江州義門屬於後一種“義”。這從《陳氏家法三十三條》第五條款中亦能體現:“立勘司一人,掌蔔勘男女婚姻之事,並排定男女第行,置長生簿一本……候諸房誕育男女令書時申報,則當隨時上簿至排定第行,男為一行,女為一行,不以孫侄姑叔,但依所生先後排定,貴在簡要。自一至十周而復始。”它告訴三個方面:一是按男女出生先後分開登記造冊,“自一至十周而復始”,是為了便於統計新生人口,便於今後計劃經濟和事務安排;惟具有社會性的大家族,才能夠事先想到這一點,未雨綢繆。二是“不以孫侄姑叔”,並不是說不要房派和輩份,否則,分家後修「嘉祐譜」中的世系世次是從哪來的?三是體現了義門一大二公的集體精神:“堂前架上衣無主,三歲孩兒不識母”,不分彼此,融為一體。

各宗其祖和各修其譜,是在義門分家後出現的,分家之前沒有這種現象。從陳旺的第10世孫陳泰《回義門累朝事蹟狀》等文獻中可以看出,上報義門家庭情況,始終是以叔明這一支為代表的整體,呈送史館和行帖官署。此為後來族譜中各支系人名相互穿插、重疊及遺漏的主要原因。

總之,如今譜中分家世系是系在七大房的名下,已約定俗成,不管其中有沒有錯,反正是同出一源,即使不是嫡祖,也是宗祖,親之敬之也無妨。

二是有關岳陽王叔慎,《陳書》、家譜各持一說。本書雖然兩說並存,可在某種程度上傾向譜說,因其不但有眾多後人,而且譜載甚詳,僅就叔慎夫人匡氏,峽江玉笥人,可補史書之缺。

三是有關“三堯”、“鹽鐵使”、陳端這些人在義門譜中如影隨形,有譜說他們是義門人,也有的說不是。究竟他們的先祖是誰?為此,我們專題進行研究,並提出了參考意見。

四是陳國宛丘世系,從胡公滿起至湣公越被楚國滅止,究竟傳了多少代?若按《史記.陳杞世家》是為20世,但它與班固的《漢書·元後傳·自本》載“至周武王封舜後媯滿于陳,是為胡公,十三世生完”一語相抵牾,《史記》是載十世厲公陳佗生陳完。為此,我們深入研究各種資料並參照同時代其他姓氏所傳的代數,對比之下應該以22代為妥當。同時還論證了厲公是陳躍而不是陳佗的這一議題。

五是舊譜習慣把潁川世系與戶牖世系合二為一,以陳翔為連接點,把太丘長陳寔接到漢相陳平之下。為理清這一關係,我們先從禦史中丞陳翔和太丘長陳寔不是父子關係進行辨析,並斷定兩者非父子,因此太丘長陳寔與漢相陳平從屬於不同支系,不能合二為一。

六是潁川世系上源至潁川侯陳軫,究竟他是齊王建的第三子,還是春秋戰國縱橫家之陳軫,當前學界存二說:一是堅持《唐表》中的觀點,認為潁川侯陳軫是齊王建的第三子;另一則認為潁川侯陳軫應該是春秋戰國時期縱橫家陳軫。為此,我們援引了前人考據和隋唐墓誌,作了詳盡分析和闡述。

另外,在研討陳朝亡國後,宗室子弟隨叔寶押往長安,除晉熙王叔文先投降封官外,其餘配往隴右邊遠地區“勞動改造”,直到大業二年( 606),隋煬帝才改變對陳政策,召陳氏子弟盡還京師,隨才敘用,由是並為守宰,遍於天下。南陳宗室子弟之所以能有這個機會,是跟陳氏三公主的忍辱負重與努力密不可分的。為了不忘記她們,本書編輯了“三公主異聞錄”,以志紀念。

上述幾點為本書著重要研究、討論的問題,秉持“以史為據,參考譜載;廣征博采,求實存真”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即有史可證的則從史,無史可據的則依大多數譜載;但無論是史載還是譜載,都要重新推敲它是否合情理,因為史與史不僅有詳略之不同,而且也有相互矛盾之處,更何況族譜。

為體現上述原則,我們對史料、譜序、碑文、傳記等作了精心整理,並根據需要,有的是全文刊登,有的是部分節錄。對其中有錯字、缺字的,則以同篇文相校而正之、補之,仍有無從訂正的,只好暫時存疑,以俟後考。

對於各類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我們慎重地注了標點,並附上注釋與按語,以便更好的閱讀、理解,兼以闡述我們的見解和觀點。

姓氏學是一門涉及歷史學、考古學、民俗學、人口學、倫理學、語言文字學等多學科邊緣的一門學科,它有別於族譜“書善不書惡,揚善隱惡”的一貫作法。因此,在收集和編寫過程中,我們採取“善惡具載,褒貶並存,貴不攀附,貧不遺棄”的秉筆直錄方式。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夠正視自己的歷史,也只有突破舊有的“框限”,才能夠重新審視並正確認識我們的過去。

為了兼聽不同的聲音,包容不同的觀點,我們輯錄了王夫之《論義門》,同時也編輯了“還歷史真相”一章。如有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十年磨一劍,甘苦我自知。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陳月海

2011年春于德安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