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陽陳氏宗譜一修序言
遷池陽始祖永興公第35世孫陳大文之子我由沙坦遷池州城北,暑期閱族譜倍感祖先文化遺產之親切。由父親宣導,弟弟陳君幫助查字典譯古字並較對,我每天花上十幾個小時,在我開學前將宗譜主要篇章請上了網際網路,終於與大家見面了,因我水準有限,不足之處望各長輩親友給予指導。
我池陽陳氏宗譜在嘉靖、光緒年間具修,之序言載後。光緒後因歷史多種原因,持譜者大都失傳,唯長輩金苟長子學文公,戰爭年代用扁擔一頭挑族譜一頭擔孩子逃荒,並百般呵護祖譜,文革掃四舊年代埋藏山洞,頂多方壓力,使宗譜得以完整保留,特再此述之,以致學文公護譜之精神得以流傳,到2001年我族沙坦長輩訪流坡烏沙等多處,將近幾世整理編為16~17卷,因間隔續譜時間長與歷史客觀因素,分遷人口資訊不暢,多數永興公後裔未能尋根祖籍,特示之。
我氏自胡公滿河南陳州以國為姓,歷年既以枝葉繁茂,傳於近間何止千萬族,如無譜怎知其生年卒葬,嫁娶姓名無從考據,甚至父子之傳難確,兄弟之序難分,更有難辨何人之祖輩,難定何人之配偶,然光緒年間我族纂有宗譜立有圖傳後遭戰火烽飛。老者喪,壯者而逃,我族祖輩又暗留於草譜,苦於還有些分遷人後未能續譜。後期整理的16~17卷,打破以傳統觀念,女兒也按姓名、生日、學歷、嫁配、記入譜冊。為更好地使我族同宗瞭解祖輩的發展過程,我與父親將分遷圖以及幾世、人名和地名均已按色區分,大成宗譜原序已斷句。以致閱讀方便。望我族人多多參與,尋找先輩的足跡,繼承他們的優良品德和傳統使之發揚光大。
謝謝各位長輩宗友
永興公第三十六世孫 陳正(生於1986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