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嶺莊石門陳氏四修宗譜序
序一
被史學家稱為“世界奇觀”的“江州義門陳氏”位於江西省德安縣車橋鎮義門陳村。一千多年以前,“江州義門陳氏”被譽為“天下第一家”,因為它實踐了孔聖儒家思想精華的大同世界,構建了“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古代和諧社會,成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是唐宋時期忠義孝悌的典範。這個家族創造了十五代、三千九百余口、歷時三百餘年聚族同居,和諧相處的人間奇跡。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中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和諧團結最緊密的大家庭。江州義門陳氏在自己三百餘處田莊上“八百頭牛耕日月,三千燈火讀文章”,成為耕讀傳家、孝義治家的楷模而屢受旌表,創造了古今中外家族史上罕見的文化奇觀。國有史,家有譜,《中華義門陳大成宗譜》較全面地記載了唐宋時期義門陳家族的昌盛和繁榮,多方面較具體的展示了義門陳的真實歷史,具有較高的學術史料價值,並為天下義門陳後裔尋根問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今天,編修《中華義門陳大成宗譜》既是海內外陳氏族人的眾望所歸,也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勢所趨,更是構建和諧社會、振興中華偉業的人心所向。
“一家繁衍成萬戶,萬戶皆為新義門”,公元1062年,義門陳氏奉旨實施大分析,將義門陳氏分析為
291莊。知先公分德化株嶺莊。四十年後,他的兒子仲卿公為重慶府尹,任期屆滿遂落籍巴縣陳駱巷。六傳至南荊公,奉湖南巡撫之令剿匪至石門北鄉,可謂是代代出良才。今逢盛世,百業俱興,義門陳文化迎來了千載難逢的復興良機。今年(2009年12月),株嶺莊石門支系陳氏宗親率先啟動了“中華義門陳大成宗譜”支系譜編纂工作,從而為義門陳株嶺莊以及整個常德地區的義門陳宗親參加全國統修工作起了表率作用。今天“中華義門陳知先公石門支系譜”既將完成,這是一件大喜事,借此宗譜完成之東風,願廣大宗親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發揚義門陳優良家風,把自己的家園建設的更加富饒和諧美麗。
義門陳文史館館長
義門陳大成宗譜副主編
義門陳石烏莊公先公第三十一世裔孫 陳德友拜撰
二○○九年
序二
吾先祖伯宣公論譜雲:“人本乎祖,有祖斯有族,有族斯有譜,所以明世系,敘宗派,別長幼,尚親親,尊祖敬宗”。人既本乎祖,則絕不可棄祖之淵源,忘祖之功德,尤其我義門陳氏,義薄雲天,功高蓋世,德譽四海,文著九洲,更應曉諭子孫,世代傳承,繼往開來,發揚光大。況族之有譜,猶國之有史,府縣之有志,不可偏廢。族譜雖僅記一姓一族之人事,卻可為史志之補證。以我義門陳氏論之,乃黃帝之後裔,舜帝之血脈,周武之敕封,武帝之偉業,旺公之開創,世代繁衍,賢才輩出。期間,助周伐紂,爭霸七雄,平亂定邦,執綱安國,篤孝義,張文彩,正鄉風,美德政,聖君賢臣,簪纓風流,俊彩飛馳,翰墨濟世,乃至於先祖旺公因官置產,卜居江州,乃人丁興旺,歲而增之,一城竟就。綿綿三百餘年,人口三千九百餘數。日則牛八百耕於壟上,夜則燈三千讀於學堂。家既庶矣,取功名者亦自多矣,是以為官者代有新增,當時盛於朝野。乃創家國一體之法制,建家法三十三條以律其行,撰家範十二則以規其心。繼而興立東佳書院,延四方學者,伏臘皆資,江南名士多出於焉。得皇室賚書,所藏書帖號天下第一。天下名流多訪于此,一時門庭若市,題詩作賦者皆大家也。蓋家族之盛皆得朝廷之力,歷代皇室多有旌表,以彰其家。吾族忠義,湧泉以報,為平金兵之患,刈新漿之稻以療戰騎,士尹公率十萬將士以輔嶽飛,保國衛家,兄弟皆亡于陣,敕建九裏殿以祀之。及旭公持家,久旱而糧缺其半,蒙詔貸以官粟,懇請其半,不肯全受而邀利。此畢忠義之事,不可不記也。似此陳氏家族之盛衰變遷,人事之隱顯起落,無不置於時代風雲之變幻,歷史長河之波濤,而這一姓一族之譜牒又正是一面面小小的反光鏡,或折射出時代之一角,或映照出歷史之一斑。故修譜立牒,既是氏族之本,亦為國家之需。
吾族系義門陳株嶺莊石門支系。先祖是義門大分莊時的知先公,他的兒子仲卿公為重慶府尹,任期屆滿落籍重慶巴縣陳駱巷,六傳至南荊公,奉岳父湖南巡撫趙慎清之令剿石門邊匪,誥封提信校尉,武略將軍。其子孫後代均為今壺瓶山及遙望隘一方之保障。
陳氏系以國為姓,知先之孫陳南荊是重慶巴縣人,奉湖南巡撫之令剿匪來到石門李家坪,聚集兵勇保衛人民。兒陳國寶、孫陳惟升、重孫陳應文玄孫陳福生,奉洪武皇帝敕令鎮守邊巡。五世孫陳安富坐鎮宜沙,創立邊寨雄踞大乘。他殺敵擊寇大智大勇,兒子名叫陳景春。七世陳義洪八世陳伯瓊,九世萬慶十世大魁襲職相承。其中陳伯瓊掌印一十九載,威武雄邁絕倫。陳玉鸞的兒子陳宗道,又遷往羅坪大龍坪。陳光顯勵志恢復祖業英勇犧牲,使兒子陳恩熾秉承了先祖遺蔭。兄弟們十分勇健,打仗八人一齊出征。業績轟轟烈烈,是地方上的保障幹城。保境安民責任重大,皇恩浩浩雨露深深。賜以銅符鐵券,頒以金章紫綬立命安身。一脈相傳一十五代,無愧遙望隘百戶土官朝廷賢臣。
吾族先祖均為武將,以武安身立命、以德垂佑後人,可謂武功浩大、德音永響。作為將軍的後裔,當先發揚先祖武功,明德維馨,勤練武藝、踴躍從軍、報考軍校、保家衛國、光宗耀祖。
為了銘記先祖功績,傳承義門家風,株嶺莊石門支系毅然啟動了全國統修工程,續譜之意,是為了奉先祀祖,托庇于列祖列宗的福蔭之下;是為了移風易俗,使我族中人,由自己身上,推究到父親;再從父親推究到祖父,又從祖父推究到曾祖父、高祖父……如此循環往復以至於無窮。這樣和自己血緣相同者,和父親血緣相同者,和祖父血緣相同者,和祖父曾祖父血緣相同者,雖然關係有的親密有的疏遠,距離有遠有近,身份有貧有賤,才能有智有愚,品格有賢有不肖,但是從祖宗看來,則都是他的子孫啊,又哪里有親疏、遠近、貧富、貴賤、智愚、賢與不肖的分別呢?從而使一族之中,關係親密的對於疏遠的,考慮怎樣親善和睦;距離近的對於遠的,思量怎樣不定期地相會;富裕的對於貧窮的,考慮如何接濟;社會地位高的對於地位低下的,思量怎樣去保護;有智謀的對於愚蠢而不明事理的,有道德有才能的對於品行不好沒有出息的,考慮怎樣去勸導勉勵。從而做到好惡相同,憂樂相共,音問相通,聲勢相倚,紀綱相扶,有無相濟,出入相友,會遇相揖,德業相勸,過失相規,農耒相資,商賈相合,水火盜賊相顧,疾病相恤,婚姻死喪相助,強不淩弱,眾不暴寡,大不欺小,一家之中,和氣周流,仁風滂沛,上無愧於祖宗,又下無愧於天地矣。義門陳株嶺莊石門支系全國統修宗譜浩大工程啟動後,經過廣大陳氏宗親的共同努力,使一些史實得以銜接,一些混淆謬誤得以澄清。同時搜集到本氏族現代所湧現的專家教授,大學博士等人才,有貢獻的各級領導人,積極贊助的企業家以及八十歲以上德高望重老人的資料,列簡介載入族譜,以激勵族人努力進取,報效祖國,以勸導子孫尊老盡孝,揚我義風。
在修譜中,參觀了江州義門陳文化研究會陳列室,瞻仰了義門陳列祖列宗遺像,祭拜了江州義門陳始祖晉國公陳旺墓塋,並把株嶺莊石門支系陳氏族譜納入了全國義門陳總譜序列,從而完成了一件認祖歸宗,正本清源的盛事。
誠然,尚有不盡人意處,有待今後繼續努力。
江州義門陳株嶺莊廿八世裔孫陳純剛
撰於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