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9年饒平隆都大巷陳氏族譜序
一
棉陽之直浦,有敦篤之士曰陳緫字宗紀者,乃潮陽之右族,而為眾所鐘重也。一日,受伯父道、族兄經之命,將譜系一卷,征予次其編,且囑予序之。
予自揆疏淺,屢辭弗獲,乃言曰:“木有本,而枝葉之生不窮;水有源,而支派之流不息。人有是身而傳後稱眾者,以其本乎祖也。既本乎祖,則所重者,得不在於是乎?既知所重者在乎祖,而欲昭先德、裕後昆,則族譜之不可不作也。”
陳氏其知昭先德、裕後昆者歟?且陳氏出自風姓,昔周武王封舜之後于陳,為胡公滿,厥後子孫因以為氏,其地即豫州穎川是也。宋中葉間,有始祖承事郎諱湯征,自光州固始縣來尹于潮,卜居潮陽直浦,遂置立田產以居焉,則陳氏之譜系固始於茲矣。
始祖之嗣有十四陳公,即陳氏之次祖也;十四陳公之嗣有五,陳氏之三世祖也。其間分漳、分詔、分龍遠,莫能舉,姑舉其傳於茲而顯著者而言之可乎?十九陳公,而後有三十四公、三十八公,陳氏之四世祖也。三十四公之嗣有三:長貢元,二貢元,三登仕;三十八公之嗣有二:長百三,次百八,即陳氏之五世祖也。以至六世之傳,則二貢元乏嗣。百三公之嗣曰:千一、千四;百八公之嗣曰:千三。蓋千一,則今道之曾祖考也,千三、千四即道之曾祖伯叔也。
然當是時,千四公承二貢元之後,則二貢元又為今仁、義、禮、智、信五房之先祖也。仁房汝奕公有子四人:諱曰則元、利、文、學。則元生伯辰;則利生伯正、伯淵;則文生伯霖、伯起;則學生伯永,即今緒經、瑤紀之曾祖也。義房公諱汝明,有子四人:諱曰則大、忠、先、寔。則大生伯銘;則忠生伯榮;則先生伯佑、伯輔;則寔乏嗣。即今緫、綱、冏等之曾祖父也。禮房公諱汝明,有子二人:諱曰則綱、友。則綱無子,以族姪伯輔為嗣;則友無子,以族姪伯淵為嗣焉。是禮房公為伯輔、伯淵之嗣祖考也。以至智房公汝賢二嗣:諱曰則雍、仕。則雍四子:諱曰扁、石、三、老;則仕無子,以姪石承嗣焉。是智房汝賢公為扁、石等之祖父也。信房汝寧公三嗣:諱曰則遠、殷、藎。則殷二子曰文昌、文盛焉。則信房汝甯公為文昌、文盛之祖考也。
千一公而下至七世,而有敬齊公,有子五人:諱曰則輔、則萬、則安、則成、則長。則萬生道,則安生輝,即今玄保、玄佑、玄統之曾祖父也。
千三公而下有子五人,其有後者二,諱曰汝達、汝玉。汝達生則用,汝玉生則敬。則用一子,曰桶,無嗣,以族姪宗直承嗣;則敬無子,以族姪陳三承嗣焉。是千三而下達、玉、用、敬又為陳三、宗直之嗣祖考也。
蓋始祖傳至百三公,而有千一、千四,則千四承伯二貢元,繼乎始祖,而為族之宗;千一則承父百三,而為族之次,以為支子承其派焉。然稽其傳代之,自始祖傳至二貢元、百三公已有五代矣。二貢元、百三公至乎道等又九代矣。道等以下及至於今又有一十一代矣。其間子孫繁衍,蟄蟄繩繩,固非一言所能悉數焉。自非植本固而發源深,安能致其末之茂而流且遠哉?
然當二貢元、百三公支派之後,其族屬子弟遷居異地,或出贅外鄉,而不能皆聚,其族苟不以世代相傳之次,編為族譜之圖,又何以知其世代尊卑之序哉?竊惟自始祖傳至四世,則四世而緦服之窮也;自四世傳至五世,袒免殺同姓也;六世則親盡而無服矣,況乎十一世乎?然世代之相承雖遠,而尊卑之次序猶存。
陳氏之宗族子弟,宜當觀譜系之源流,知始祖、先祖為吾族之本源,高、曾祖考為吾族之宗主,諸父昆弟為吾族之親親。何者為創業,則思乎創業之難而不敢忽;何者為守成,則思乎守成之艱而不敢易。故凡族屬之間,其年德邵者,則愛之敬之,秩然有禮以相接;齔髻僕隸之卑者幼者,則憮之恤之,歡然有恩以相愛。
至於禴祀蒸嘗,必謹乎時食之薦;冠婚喪祭,必依乎禮儀之規。雖富貴不敢加於父兄宗族,雖貧窮亦必周以衣帛菽粟。使老者得其安,少者得其所,貧者遂其養,愚者遂其明,夫然後所以為宗族之盛焉。
自是而推之,出而交朋友,則必誠必信;處鄉曲,則必睦必和。毋是己而非人,毋責人以恕己。使吾心皆有以信乎人,而人心皆有以悅乎吾,夫然後可以為閭裏之光焉。
然則為陳氏之子孫,上當思祖考積德之隆,下當任一己繼述之孝,使一世而至於百世,百世而至於萬世,綿綿而愈遠,耿耿而愈昌可也。故因宗紀之請,遂略陳其概,而弁乎簡右雲。
時永樂十七年已亥九月菊節,賜進士出身、觧元、兵部主事、棉城劉玘頓首拜序。
二
為人父祖,莫不欲子孫之賢,而能繼承先志於不墜;為人子孫,莫不欲父祖之德,足以垂裕後嗣以永傳。然世之人,有子孫雖賢,而父祖之德或失,無可述者;有父祖之德足述,而子孫不肖,而不能繼者。賢愚異類,參差不齊,誠可歎耳。
余觀潮陽陳氏宗寧家譜,自七世祖汝瞻公,藏先代昭穆行次,九世孫道公得之,歡忻懌慰,思昭先德。遂命禮請觧元劉公著成譜系,傳之後人。則作于前者父祖之德,有可述也。今而十世孫宗紀,又能修其譜圖,俾昭穆行次,子姓兄弟,行序益明。厥弟宗甯,以識達之才,宣使藩府,又能徵求縉紳序文,以發先德。則傳於後者,子孫之賢而能繼也。噫!陳氏世德之長,斯足征矣。
時永樂十七年己亥菊月穀旦,鄉進士、化州訓導、清源李佑頓首拜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