岵山南山陳氏浙江支裔重修族譜序
自古以來,家之有譜,猶縣之有志,國之有史。國史以考興廢之由,縣誌以述沿革之跡,族譜以詳昭穆之序,推本窮源祖宗之始終,繼子孫之聯屬。
浙江省蒼南縣陳承桃、承欣、承秋、子建、礽蕊諸賢,就其分支重修岵山陳氏族譜,保留三百年前所修族譜原貌,而續支裔昭穆傳略。適福建省永春縣陳氏聯誼源流研究會成立於1994年
1月,推選本人首主會務,對吾永陳氏源流始有初沾。承桃、承欣等諸親不忘水源木本,不畏艱巨,奉獻精力,重修族譜,吾起而敬之。茲承厚愛,不揣淺陋,樂為序也。
追溯陳氏源流,舜帝號有虞氏,為黃帝八代孫,生於姚墟(今山西省永濟市),距今四千二百餘年,尊為陳姓太始祖。至三十四世媯滿,卒諡胡公,有功于周武王,
公元前1120年受封于陳國(今河南省淮陽縣),為陳得姓始祖。下傳至八十一世陳實,字仲弓,諡文範,漢桓帝時任太丘長。陳朝宣帝太建己醜年(
公元 569年)追封為潁川侯(今河南省長葛縣),為潁川始祖。有子六:陳紀、虁、洽、諶、信、光。公與長子紀、四子諶父子三人,以道德文章名世。考史依其世系,陳紀後代衍為皇族,自陳武帝霸先曆傳文帝陳蒨、廢帝伯宗、宣帝陳頊、後主叔寶,共五帝三十三年(
公元557至589年)。舜八十九代孫霸圖,下傳至九十四世陳忠,于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公元 736年)與子陳邕同被謫入閩,初居興化楓亭井上,旋遷漳州南驛路南廂山,卒諡鄂國公。陳邕系唐神龍乙巳年(
公元 705年)進士,官至太子太傅,稱太傅派,與李林甫不協,數遷而家漳州,改家為南山寺,此為南陳由來。
由陳邕下傳至 106世校尉公,于後周顯德三年(
公元 956年)自河南汝寧縣光州固始縣入閩,由郡城(泉州)分居永春(桃源)小岵南山。自宋人文蔚起,陳知柔與子輝英、綸煥、易公、雷震、夢德、基公、廣福皆進士,呼為一門八俊。舜
110世陳瑊、 111世彥聖、 112世知柔、 113世陳模、 114世晉接(榜眼)、 115世需光、 116世德高,七世蟬聯皆進士。
南宋紫陽朱熹,任福建同安主簿,陳知柔與之締為莫逆之交,延朱熹為修家乘,淳熙十一年(
公元1184年)撰《桃源世科陳氏家譜序》。德高子真祐。真祐子三:君濟遷居安溪;君澤留居永春;君治後裔分居達埔、北墘、留安、嶺兜、惠安及府城南街。舜一一八世君澤,字汝霖,號貞毅,於元至正甲午年(
公元1354年)七月二十三日,被家奴六二花誘賊所害,迄明誣為陳同之黨,家產輸官,子孫或死或逃,星散廣東增城、福建安溪、德化、興化、南安、晉江、泉州、大田、浯州、平和等地。君澤子公茂(
公元1329至1363年),公茂三子輔公(優道),為舜一二零世即校尉公十五世孫,生六十五日,而逢難父歿,母李氏從後門負逃南安。李氏南安武榮夾頭山尾人,亂平而歸,公少負大志,丕振家業,娶吳氏妙然祖媽。公早卒,媽貞婦道,勤女工,以撫四孤,及長分居岵山、達埔、榜頭、西向,繼分南安、安溪、漳平、福鼎、福清、外遷浙、贛、粵、台及南洋諸島。自明迄清,世事多故,徒居浙江者頗繁,瓜綿瓞衍,蔚為巨族。鑒觀譜序,耀耀而明,撫南山譜牒,欣欣而慰。校尉公二十四世孫德言雲;“從前盛業,煌煌亦既光於史冊,從後之繩繩未艾,自當奉為典型。”舜帝一四八世孫陳立夫宗先生題贈本人曰:“不忘本,不忘恩,為道德之衡量標準。”誠是訓共勉。
福建省泉州市六、七、八屆政協委員
中國群眾文化副研究員(職稱)
中國陳氏宗親會淮陽總會理事
福建省永春縣陳氏聯誼源流研究會會長
舜帝150世孫 陳詩忠拜撰於
1998年8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