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坑仔口詩源《重修華房陳氏族譜序》
人之言曰:“木之本固者,末茂;水之源深者,流長。信有征矣。”又曰;“人之兄弟和者,家必昌;宗戚睦者,族必大。”果有之乎?曰:強生於安,安生於分,定其成訓,不欺也。然生生不窮,富貴貧濺,異命其類,不能以相若也。賢不肖,異思其才,不能以皆若也。故自父母降殺至於服盡,服盡則情盡,遠而忘矣。嫌隙生自相責之私,秦越起自相形之利(?此字損不明),末流所必至也,安望其能大?此族譜所以作,乃名賢君子為厥後培植根本也。俾子孫覽其譜,觸於目而動於心,因其心而廣其愛。於是,而有興焉者,著譜之功不亦大乎?
陳氏少溪,桃源福德里雪溪季子也。翁,鄉稱善人,子之類之,不善言而喻。予與少溪愛仗義執素,嘗與遊談笑之暇,嘗難予曰:“不列士大夫之林者,亦可以自著族譜,果有之乎?”予曰:“族譜之著,所以自樹家教也,非有妨於時政且可以為視民風者驗,奚不可之有?”如是議難者數。少溪曰:“既如是,則寒茅之譜,先人未為,無意也。憶遭兵焚之亂,煨燼之末,首尾不全,散亂無章。”於是出其本示予曰:“此先君八十二翁雪溪所記也,煩為予訂正而重修之。”予以草草置而去,時萬曆乙酉歲(1585)也。
今年(案指1587年),予遊學於長貴坑,少溪省其主器,複致意焉。予義不能辭,乃就而檢其舊記雲:“始祖陳平生于南北之間。初離京時有子三人,長建康中子統三子陳而居永陽(即永春)蓬壺,娶達山顏氏,次子登潮陽郡,時二十六歲,妻李氏,生男二,分支洪大垵,開基一十三世至萬全。”其文謬戾無緒,然意其既登潮陽郡守,必為古今物色。(吾)乃稽諸邑志人物傳:有(南宋)陳景魏,知柔從孫也,以郊恩補信州鉛山簿,歷任涵頭倉、會昌倉、新會丞,嘉定甲申改知潮陽縣。陳知柔,字體仁,(永春縣)升平裏人,紹興壬戌(1142年)進士第四人,仕至福建參議;陳樸,知柔猶子,乾道己醜(1169)進士,仕至廣東安撫,子亞卿知廉州、直卿知英德府;陳模,陳朴之弟,慶元丙辰(1196年)進士,歷任梅州,改汀州,子晉接,紹定壬辰(1232年)進士第二人,為國子司業宗正卿。疆域圖:(永春縣)升平裏在七都蓬壺,(乃)七都交界地名,是即知柔所居所產之地,潮陽即景魏官守之土。《記》曰:柔知必是知柔寫之誤耳。矧《記》多以行列稱,曰第幾翁,或曰幾郎,則入官的名曰樸曰模曰晉接,固所必無也。予亦安必以是而屑屑哉?少溪曰:“人顧其自力行何如耳?上世奕奕名賢,去今五百餘年,蠢爾小民豈敢顯然自附?”予揖而謝之曰:“君賢乎哉!不務名而求其實,不自大而為其大,用君之心,可以鼓子孫向上之志,按君之行事,可以起子孫思永之孝,故為君圖其世系,而序世數之丁于左,於凡君之所善善惡惡,皆不敢為君諱而直書之,使君子孫覽是圖是譜,口誦而心惟善者勸、而惡者懲,親誼於是而愈篤,恩愛於是愈崇,生相榮而死相哀,可以六院同庖也,可以九世同居也。其振而有才者,可以追仿古人義田專美之芳;其或不可及者,可以修德潤身而為一鄉善士;又次而自諉者,亦不忘其出自某祖,苗裔猶知自訟,曰有某兄弟子孫在焉,不敢甘心於下流也,豈不可謂之末茂流長乎?且君派自潁川,六望之一也,子孫能如是之振振,亦何愧夫古先?若夫群賢之簪纓弗紹,則俟博識之士為君說祖先之名位散逸無章者,予固不敢強為之序,以蹈逆躋之失、回祿之後忘遠其免夫?此圖所以始自萬全抽充之世,而祖亦宋自同承戍役之人也,立修敘事者,二十五世曾孫大晟也。纂述書言,同(安)之浯江(案即今金門)遊學子張思由也。
時
大明萬曆歲次丁亥(1587)律應黃鐘之吉,
同(安)之浯江張思由拜撰
注: 浯江,今之金門也,當時屬同安縣,更早屬晉江縣。
又注:陳氏族譜記第一世由陳萬載起,而萬全即萬載之弟。
(陳詩忠於2011年8月1日謄錄並加標點、注釋、夾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