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滕陳氏族譜創修序
滕州市級索鎮後王晁村
明洪武二年,後王晁陳氏始祖敬與東龍崗陳氏始祖賓兄弟二人自山西洪洞縣遷來,距今已600餘年,孰長孰幼不得而知。兩支各修族譜,一直沒有綜合,今年年初,兩支族人經多方考證,長幼已知,商定合譜。
在始祖遷滕
400餘年後,後王晁陳氏族譜由道遠公(11世孫為毅)於1792年(乾隆57年)創修。其中六、七、八世譜系缺失,五世二十祖只傳恭、判兩祖,有十八祖失傳。此後,族譜在200年間先後經六次續修:
1807年(嘉慶12年),族譜由濟堂公(11世孫藹)續修。
1809年(嘉慶14年),族譜由聘三公(14世孫應遴)續修。
以上兩次續修,皆為稿本,共三冊。
到了1864年(同治三年),由於時間久遠,又兼兵荒,“譜雖三冊而散亡者二”,倖存一冊。馭心公(志廣,榜名馭心,15世孫)續修,至1865年(同治四年)修畢付梓。這次續修,“可官族遷居陽河,士信祖遷居桃原縣,禦功伯遷居關東,時值兵荒而不能採錄”,“至於魚縣焦村並坡西穀亭,按譜查找有可知又不可盡知”。鑒於一族各支名重字複,本次修譜明確了命名定式,即從同治乙丑始,擬萃、豫、豐(就下)、泰(就下)、升(就下)、震、觀、臨(就下)、鼎、謙、複、恒、大、同、濟、家為17世至32世。
1935年(民國24年),18世孫豫振邀族長老倡率續修之,第二年付剞劂。有遷居台莊、蔡家林、、馬家口、韓家橋者皆一一載入世系。至於焦村、穀亭、桃源、洋河各村及關東均未採訪入世系。
1962年,有17世孫萃文,18世孫豫松、豫庭、豫芝,19世孫荷豐等倡邀族人重修族譜。由於當值國家連續三年災害,經濟困難,生活拮据,重修的族譜乃為蠟刻版。
1993年,有16世孫宜木、根一,17世孫萃茂、翠科,18世孫豫松、豫申、豫傑、豫中,19世孫普豐、鼎豐、荷豐,20世孫仲泰,21世孫寅升等眾多族人重修族譜,並擬出世輩接替八字壯、漸、禮、賁、晉、鹹、師、頤(33世至40世)。此次修譜略有改革,即增加了配偶姓名、本人學歷、外住戶地等。
現在,僅從後王晁村來看,從遷滕始祖至今日已傳到23世“觀“字輩。
2012年 6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