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成烏溪陳氏族譜序
吉水李陳玉
——錄自清光緒元年版《烏溪陳氏直祖支譜》
2016年12月17日
本序作者李陳玉,江西吉水人,生活於明末清初。與烏溪陳氏明末二忠節曠園、怡園兄弟過往密切,他們在明朝滅亡之後同隱湖南攸縣歐公山中。《吉水縣誌.李陳玉傳》有“十六年避難於湖南山中”句,“十六年”即為明崇禎十六年,亦即明亡之時,“湖南山中”當為湖南攸縣歐公山。因怡園曾於康熙壬子(1672)年主持修撰了《烏溪陳氏宗譜》,鑒於二人生活年代上的吻合,加上其與怡園的過往關係,我們應該可以推斷,本序應系特為康熙壬子版《烏溪陳氏宗譜》而作。
康熙壬子(1672)版《烏溪陳氏直祖支譜.安成烏溪陳氏族譜序》首、末頁
昔在唐虞,風以四方,光以四表,治號最盛。其要止親睦敦敘一言,蓋古之帝王,起化自家,惟是鴻雲農軒,二昊二高之族,參差綱維,成此邦國。雖複波分雲屯,視乎天子,一族之理:一族引繩,百族率准。但使族各為類,類各為辨,而人才出其中,風俗厚其際,天下固已大治,此古帝王所以治天下不越一家,而一家可知矣。嘗怪蒼姬之世,亂人族望,譬之酌水於海,八虞二虢無論已。下逮彘王之季,猶有周召,雲漢初興,流及鄭之七穆、楚之三族、齊之諸田,尚多才也,則以族法動明父兄長老之教,世世以不絕。故家大族,圖錄所傳,繩墨所就,非偶然也。且其時小大諸邦,罔不有職掌族姓之官,能言四國之望,則又以譜帙動明,知百族所以興廢也。夫百族尚能周知,可一族而弗知乎?此古學所以實,古治所以隆。是故君子進而得志于天下,必務修先王比閭族黨之節,而申明孝弟率祖之義。重氏族,敦倫行,家有師,鄉有評。如是,而人才不實,風俗不厚,吾不信也。退而在野,則務修一家之政,正其族法,明其譜帖。族法正,則人知畏其父兄與愛其同祖,天下有何不治哉?漢末,汝南潁洛,以一家而一鄉一國,終乃式於天下,匹夫之化,至侔人主,其道可知。是故君子一身進退,治亂皆有其事也。
安成西裏有烏溪陳氏,其先唐光祿大夫,江國之苗裔也。江國為陳宣帝子,初封義陽王,入唐為禮部尚書,其子孫三世宏文學士烈,自長安徙江右之寧都馬頭,七世節度使元遷長沙潭州,十世子珍,周諫議,自潭州徒茶陵之茶鄉馬頭河。十一世宋武甯長官漢文徙東山,十二世刺史裴世居焉。次禦史勃又分居攸之擢秀鄉馬頭嶺。其長子大善子孫嗣徙杜口而瓜分湖廠。次子大法乃自馬頭嶺而徙烏溪,是為烏溪之始祖。烏溪之三世遂有諫義大夫甯,赫然有聲于宋理宗朝,自是子孫繁衍而簪纓相望,又分萍鄉之白竹,源深流長,固如是乎!
須者諸君重修譜牒告成,相率而請序於予,予推不文,何足為高明請益哉!第覽其義例,披其精詳,上自偽汭宛丘,中自青竟戶牖,下至山陽江國,靡不有倫有節,可謂心力精仁孝篤矣!而抑不能不動予感也!方今柱維莫可問矣!人盡忘其祖德,即蘭之積書,天渠之舊本,四庫之分帙,天演之玉牒,無不多化為煙雲,散而風雨為。陳之譜,孝廉文學,長者君子,獨不忍先世之文獻不傳,搜羅討論,合派歸祖。不止於不忘東山,且不忘馬頭、潁川、江國以及胡公,則仰從古之唐虞,豈非陳之所自與?吾聞陳氏多賢能,好學以世其德,江國長髮,殆未有艾,夫天不欲天下復古治與古學也。天而欲復古治與古學,吾舍陳氏誰與哉?
賜進士出身嘉議大夫,兵部右侍郎
奉特敕由大僕寺少卿晉本寺正卿再晉都察院右僉都禦史
前浙江考試禮部儀制司主事提督直省學政禮部督察院合舉人才第一
召封德政殿,禦試親擢第一特授浙江道監察禦史
同郡通家姻生李陳玉頓首拜撰
門人楊邦瑞敬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