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堂陳氏第十一次撰修族譜前言
吾族之譜,明熹宗壬戌年(1622)始創,明思宗甲戌年(1634)出版。之後,天下太平,則十年、二十年必定修譜;天下不寧,則四十年,八十餘年不等方得續修。自遠祖來桃,迄今已曆四百餘年,璉公以下,族譜記述歷歷。家族文化,全譜灌注;家族精神,滿譜溢香。族人雖支分派衍,散居五湖四海,然族譜從未斷續,根枝從未失連也。
余恭讀古譜,追根溯源,往往心潮澎湃,肅然起敬。遙想遠祖當年,遠涉河川,自泗州來桃,遷徙之艱難困苦,開基之百折不撓,實乃卓越超群!吾祖璉公,更是“積德慕義”、“慷慨好施”。耕讀持家,勤儉創業。樂善睦鄰,官民交好。根深本固,蔭澤宏遠。一本萬枝,瓜瓞綿綿。育自強不息之子孫,傳忠厚仁義之家風。“桃之望族”,名不虛傳也。覽先輩為國為家無所不舍之慷慨,念先賢修譜建祠樹碑立傳前赴後繼之功德,再修族譜,載先輩事蹟傳于不朽,書先賢美德為後世立鏡,實我輩義不容辭之職責也。再者,十修之譜,訛誤非少,錯漏頗多;而存世之吾族古譜,因日久年湮,水漬蟲蛀,兵燹動亂,嘉慶乙亥本已經殘缺,咸豐庚申本已然破損,光緒丙午本原版竭力搜尋不見蹤影,僅抄了世系表的丙午版抄刻本也已罕見。一套同治庚午善本已成孤本,孤本若遇人力不可抗之天災,將無以校勘訛誤,修補錯漏;必將愧對祖宗,貽誤子孫!因之,再修族譜,實當務之急也。其三,續譜之為,乃尋根之舉。根之所系,在於家族精神文化傳統世代相承。吾族十一修族譜,不僅是對先祖過往持家立業艱苦奮鬥精神之緬懷與銘記,亦是對吾族祖傳文化遺產精華之繼承與發揚。匡正謬誤,澄清含糊,僅續譜之字面之功,譜成之後族人寶藏之閱讀之,無分男女長幼,油然而生對祖先精神文化遺產之禮贊尊崇之心與繼承發揚之志,此乃續修譜牒之要義與應達之目的也!當今之世,傳統式微,古風萎靡;瘋狂拜物,人心不古。吾族亦有不肖子孫,唯利是慮,數典忘祖。“造廟的時候,他的祖宗就捐過錢,現在他卻要來吹熄長明燈”(魯迅《彷徨.長明燈》)。于此而言,再修譜牒,亦是振頹起墮,重塑世風,整飭家風,為當代“核心價值觀”建設而添磚加瓦也。
家族之世系源流不可空白無考,先祖之嘉言懿行不可潛隱不彰,宗族之支派齒序不可於案無稽。世系述略,意在寄望於後世繼續尋根溯源,“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以厘清吾族始祖之上世系傳承也。增設家傳、藝文,旨在頌揚家族古今之精英也。將宗譜文獻中知名為家族公益事業作出貢獻之先賢所屬宗支派系一一稽考注明,期使該支該派及吾族後人油然而生自豪感驕傲感並生效法踵行之心也。古賢所撰序引凡例記跋圖之類文獻悉數復刊,是為家族生命史發展史精神文化遺產延續存留寶貴史料、亦是續譜之規矩也。厘清吾族族譜首創者創譜時間修譜次數,是因前人論斷有誤說法不一,已經失真也。將古譜序引凡例記跋諸文獻譯為白話,是為方便族人閱讀古籍理解先賢之精彩思想家族之淳厚文化也。採用“牒記式”世系表,是為便於電腦輸入亦便於一般文化水準者讀譜也。入譜宗親錄入出生年月居住位址等資訊,是為後世留下確切可考之時代背景與再修族譜尋找族人之線索也。
余固德薄能低,才疏學淺,然從吾族先賢那裏汲取了無窮之精神力量和智慧啟迪,亦頗得族長升勤和族兄升輝、美升、其升等的大力支持與熱情鼓勵,於是不揣淺陋,傾盡全力,廣搜文獻,博尋資料,多閱譜牒,潛心研究,一切努力均在做一部品質較高之族譜也。尋根追源,厚古詳今;謹嚴稽考,論出有據。大膽變革沿用數百年之“譜法錯綜,未能一見了然”、“積久而多紊”之體例格式。真實,存史,鑒古,啟後。做一部內容厚重,推陳出新,與時俱進之族譜,是餘之最大追求也。做到與否?敬請吾族識者、方家批評。
宗譜者,祖宗“靈爽之式憑”也。承蒙璉祖及歷代先賢之神靈護佑與二百余采資訊宗親之大力支持,族譜續修歷時三載終於告竣。值此十一修族譜即將付梓之際,回首千日,一切艱辛勞煩責難疑忌俱成浮雲矣!唯因才疏學淺錯誤遺漏在所難免而內心惴惴。誠望吾族當代及後世識者、方家批評補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