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癸酉陳氏族譜序
陳氏族譜序
族之有譜所以聯親疏,序昭穆,篤愛敬也。人之有祖,如木本有源,雖枝葉繁茂而發根則同。派別支分,而溯源則一。使不立之譜,遂有親,未盡,而喜不慶,憂不吊,親宗族無異於路人矣。
予先世入閩之由,其年代莫可稽考。始居福州府福清縣,後移漳州龍岩州城內。即創田業于龍門裏,一圖一甲,原立冊名陳載興。其時代有簪纓,凡邑中飲射讀法諸大事,莫不與聞而處於前列。迨德順公苦恬淡而樂,性真厭囂世塵而避城市,乃攜老幼徙居洪佘鄉莊,遂為洪佘肇其祖焉。公生子七人各建祠宇,後因回祿為災,先世譜系由此而失。其六支子孫,或移廣東,或移居江西,湖廣,至散處,福建者如建陽永定所在皆有。
惟元興公一脈,克繼先志守土不遷。至廷卿公複創業建祠於汀州府上杭縣勝運裏下隔村,後之子孫因分兩處居住。迄乎十世以後,閩中人窄人稠,爾時四川遭兵燹未久,土廣而民稀,皇清康熙禦宇,屢下招來之詔。於是振萬公,年七十六,偕侄儒玉公,年四十九,攜昆季,不避艱險跋涉,挈家男女計四十餘人來川,至重慶璧山縣。辟荊棘,立祠堂,置產業而居焉。時康熙五十七年戊戌歲。
嗟呼,不立之譜雖同處一邑,反有漠不相新,視如路人矣。而況乎閩蜀異地子姓繁衍,親疏何以聯,昭穆何以序,而受敬又何由篤乎?是譜也,生則紀時,死由紀日,葬有所而墓有形。事有實,行有錄,固將使後之人知先人之所由來。庶幾不失尊祖敬宗之意,然而觀斯譜者,睹親則思愛,睹長則思敬,睹夫婦則思別,睹宗族則思睦,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
乾隆十有八年癸酉歲一陽月長至日,十一世孫選拔進士維忠(文敬)謹識。
陳維忠,生而聰慧,繈褓時遂有岐嶷之稱。六歲由閩入蜀璧,七歲入小學,年十九知周學院,入泮,二十二歲補增,三十歲赴成都錦江書院升造,三十六歲補廩,四十一歲考取拔貢上京朝考,獲二等第一名,例直棣州州判用。因願就教,出任潼川府遂寧縣教諭,後母逝回籍守制,聘為邑書院掌教,五十八歲複任成都新繁縣教諭,七十七歲致仕。公生平敬老憐貧,教子侄心宗名訓,諄諄作勉,尤酷愛詩書,凡經史子集詩詞歌賦以及醫蔔星相靡不披覽嫻習,除應酬外手不釋卷,詩文頗膾炙人口,行誼常為當事敬重。性正直厭浮華,所交皆正人君子,見匪僻者,必面斥之。卒璧南河,享年七十七歲,葬龍梭山,墓前豎有華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