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年備三恪堂重修族譜序
飲水當思源,慎終需追遠。盛世修志,家興續譜。《家譜》基本功能,敘本系、述始封,明世次、別親疏,倡天倫、導家訓,旌家傳、表著述。三代不修譜,朱子以為不孝。太史公亦曰:百世不泯,有益於史乘者,莫如祖譜。修纂族譜乃宗族之頭等大事,一如國家修正史、政府修方志。
修譜,於當今社會更為需要。目前面臨亙古未有之巨變:農耕文明,漸次退讓為工業文明、資訊社會;聚族而居的村落,漸次集聚到城鎮城市;計劃生育,致使男性血統失傳者日多;子承父業,漸次變為開拓新路;安土重遷,漸次變為外出創業;活動範圍,由三五裏,到千萬裏,由縣而出省乃至出國。維繫血統的紐帶松了,血親之情淡了,故園之思也被事業打拼擠了,似乎家族之說已成遙遠過去。嗚呼,富了,親斷了;進城了,家沒了。發達了,不知血統來自何處;消亡了,不知是何處何家人煙;甚至異地異國富貴了,想尋根問祖,光宗耀祖,捐贈祖產,卻茫茫然不知所本。如不重視家譜文化,則未來一二十年問題更會叢生,血緣之脈斷了,遑論文化之脈,家族文化也許更為秋風中之落葉了。
據《康熙字典》:《爾雅釋詁》:敬也。《詩.商頌》:執事有恪。又周武王封虞夏殷之後為三恪。可見:恪是尊敬之意,客人之意。周武王滅商紂後,把黃帝之後封於薊,帝堯之後封于祝,帝舜之後封于陳。稱為“三恪”,表示他們是周朝的客人,非臣子,需備加尊敬。
吾族譜雲,明初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老鴰窩遷來,誠可信也,一則史書載有此次大移民,二則眾多姓氏均有此文化傳承,三則從語音學看,本族之發音、用字、辭彙與山陝有諸多相同。史書講,此次移民前往山東齊魯地,後由山東漸次流入蘇北皖北,吾始祖遷移情況,似應考證;在大槐樹集中遷民之前,是何狀況,遷民之際各支分散情況,七百年來發展情況,只有一俟譜牒交流頻繁、研究加強後,庶幾得以窺見。吾族何幸,有諸多鄉賢熱心修譜,關心族脈。穿行於隆冬寒風之中,又多為腿腳不便之年邁人,何其艱辛。調查謄抄,幾合議決,不顧老眼昏花,何其情重。凡吾族人,當永懷感恩,永記修譜之不易。
微山湖西沙河東,杏花村裏顯門庭。
槐鄉遷入傳家久,三恪堂上耀金星。
想吾“三恪堂”來沛始祖,于荒原中,看中“杏堌塠”(杏花村之原名,清末河決之前,立沛城西望,尚可見一片高臺,紅雲繚繞)這個杏花飄香、平原凸起的土堆,於此開荒立村,實為吾族子孫選下一塊風水寶地,才使子孫繁衍,香火相傳,人丁阜盛,瓜瓞綿綿。杏花村永為吾族血脈之源,靈魂之所,鄉土之本,文化之根。
葉落可歸根,眾靈能歸宗,吾族子孫,何其幸也!來沛始祖,看到裔布天下,同胞和睦,能不含笑九泉?陳氏吾族,當珍惜之。謹為序。
癸巳年正月上浣 穀旦
二十六世孫秀征 敬撰拜書於津門歌風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