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美陳氏續修族譜序
族之有譜,猶國之有史,史紀國事,譜敘世序。尊祖敬宗原是炎黃遺風,然作人子弟者,問其父其祖鮮有不知者,再問至曾祖高祖抑或不知,上溯數世之祖宗則罕有知悉者。宗譜續修:上以敬宗,下可收族。大宗小宗列其序,昭穆世次繪為圖,由本而支百世,上而溯之,同出一源,此渙而受之以萃之義。
明天順六年(1462年)蓬瀛公五世孫(瑞卿公第六子)仕成公自漳平縣感化裏長瀛村(今溪南鎮長榮村)徙遷至安溪縣崇善裏華芸庵兜居住,垂謀創業,迄今五百五十一年,傳二十世。今安溪縣金穀鎮華芸、尚芸、芸美、河美四村及參內鄉羅內宮美自然村陳姓宗親,均系仕成公之後裔,現有三千五百餘人,散居海內外者達數萬之眾。
視譜如寶,冒險保護。羅內十六世高出公珍藏一套二本嘉慶二十四年己卯(1819)第五次續修之族譜,十五世進興公、十七世秋桂公各珍藏一套六本民國十八年己巳(1929)第七次續修之族譜,避免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期間被焚毀之劫難,其功於族偉矣。三套族譜相互核證,形成全套完整的宗譜,續修有據,確屬萬幸。自發現第五修族譜後,方悉此前已曆七修,並知現存舊譜中已遺漏三篇譜序:(一)大明萬曆丁醜(1577)年複月吉旦,四世孫昇拜修之譜序。(二)大清康熙丁未(1667)年菊月榖旦,六世孫應徵拜修之譜序。(三)乾隆四十九年(1784)歲紀甲辰端月,蓬萊宗叔科叔修;臘月吉旦十一世裔孫鴻陶拜續書之譜序。依照舊譜原文輯錄,還原應存譜序,再現史實原貌,文中敘事頗豐,極具文史價值,失而復得,更顯我族族譜之彌足珍貴。
宗譜續修,難在溯源。昇公在首修族譜序中記載:始祖十萬為名開山漳州府龍岩縣集賢裏黃土坪鄉村居住,並沒注明何朝紀年自何處遷入。據考究:以數字十萬取名字應在元朝或明初。至(明)天順六年,十萬綿裔有公仕成者游泉郡安溪縣清源裏(清源裏於明正統年間〈1436--1449〉併入崇善裏)華芸庵兜居住,並無注明經幾世數載,亦無提及長榮村。迨至三修,文進公于大清雍正己酉年(1929)方從長榮抄錄六韐公宗親於大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歲紀癸醜所撰之《族譜通序》、《陳氏世系參考》、《陳氏重修族譜序》、《譜中凡例》,計四篇,始見仕成公來自長榮之敘,與一修之敘略有差異。個中原由,令人遐想,其中或有隱情,終因缺乏資料佐證,恐難稽考。據屢次續譜序聯想分析:蓬瀛公或十萬公之綿裔。
水之有源,木之有本,尋根問祖,究本溯源。庚寅年(公元2010年)春,複建裏安堂祖宇、續修宗譜大業啟動伊始,余同續修宗譜委員會主要成員組成尋根小組,於六月十一日先奔赴長榮村岩西祖宇謁祖、拍照、核對譜序,兩地所載部份相符。又於辛卯(公元2011年)年四月二十九日同赴祖籍地漳平縣官田鄉黃土坪村實地考察,經與當地居民訪談,現居民雖亦同屬陳姓,卻是二百餘年前自永福遷入,非吾十萬公之後裔,其裔散居何處,已蹤跡難覓。後或能發現其資料訊息亦未可知。
葉茂枝榮不離本,千流萬脈總歸源。五世君祿公自遷居羅內之後其綿裔雖時有往來,卻在歷次續譜時從沒錄入。長此以往,必將渙而散之,若不譜以統之,恐曆世滋遠至有遺本忘親之痛,豈不愧對祖宗而遺憾於後人哉?本次同修,遂搜盡家藏世系名錄,仍無法銜接君祿公支圖,然歷來素以諱行取名,世序清楚,爰以纂輯,載錄宗譜,以為後世子孫之參照。
集思廣益,群策群力,舉闔族之力,歷經三載,實現祖宇重光,祖墓修葺,續譜圓竣。早年餘為酬祖宗托夢續譜之囑,曾立下誓願:“有生之年若無完成推動祖宇複建,宗譜續修,不過路頭格。”時來運轉,終於在三十二年之後變願望為現實,此中最為關鍵者乃旭黎族賢。其首先積極回應餘之倡議,並帶頭樂捐钜資作為經濟基礎,使三項工程得以順利圓竣。事成之日,上可告慰列祖列宗之靈,又可印證“有心人,天不負”之名言至理。創業難,守業更難,吾族後裔當念創業維艱,應倍加珍惜,並發揚光大,再創輝煌。
自上次(公元1929年)續譜迄今已逾八十餘載,僑居緬甸、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臺灣等東南亞各國和地區者,人丁頗眾,本次續修大多無法輯入,乃為一大憾事。究其原因:皆因中間既久,音信杳渺,大多在二、三代之後失聯,後又多有轉遷歐美等國,唯待日後海外遊子尋根謁祖之時逐一錄入。鑒於此憾,寄盼後賢下次續修能縮短間隔,三十年之內而一修,避免渙而失聯。族譜世代綿續,承先啟後,繼往開來,曆百世祖考有據,使叔侄宗親儼在庭幃,長幼尊卑秩然不紊,俾鹹一本之誼,共敦九族之親,而敬祖孝宗敦倫收族之心亦將永世延綿。
祈盼吾族家聲克振,祖澤綿長。是為序。
芸美陳氏複建祖宇續修宗譜委員會主任十七世裔孫 朝立拜撰
時 公元2012年歲次壬辰葭月吉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