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華陳氏 »

揭陽市仙橋古溪陳氏家廟走筆

作者:楊建東  來源:潮汕古村探源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09日

一座魅力四射的古祠——揭陽市仙橋古溪陳氏家廟走筆

沒想到我會為一座潮汕常見的祠堂激動,它就是揭陽市榕城區仙橋的古溪陳氏家廟。

古溪陳氏家廟素以金碧輝煌、內容豐富的金漆木雕著稱,文化傳統積澱深厚。民間也流傳著順口溜:“古溪祠堂潮林宮,城隍水棉北沼榕。”因而,該祠堂於上世紀80年代被原揭陽縣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90年代初,揭陽設立地級市以後,被列為首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進入陳氏家廟,我首先駐足於前廳牆上嵌著的一塊原揭陽縣文管會立的《古溪陳氏家廟》碑刻,文曰:

古溪陳氏家廟(俗稱古溪祠堂)位於仙橋鎮永東塗庫村,建於清康熙年間。廟中樑柱架的木雕圖案,內容豐富,技藝精湛,獨具地方特色。匾額‘鶚薦重光’系清內閣大學士大書法家翁方綱為乾隆辛卯科舉人陳詩正所書,甚為珍貴。該廟藝術價值較高,於一九八八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中著重提到古溪祠堂獨具特色的木雕圖案。

祠堂是三進三門七開間式的石木結構,正座 3門,門及閘之間嵌四通石雕,中門前有石鼓一對,門楣有石匾“陳氏家廟”,字體為行書浮雕,圓潤中透出剛勁,匾下墊二石獅。門前立兩根獸足花籃基礎加河獅八梭柱,屋頂為嵌瓷大脊,雕塑多種花木動物,色彩絢麗,栩栩如生,給人氣勢恢宏的感覺。

進了大門,這種感覺更為強烈。前廳、中廳進深均為 3間,後廳進深 5間, 3廳之間置兩天井,每個天井均約有半畝多地面積。站在前廳,透過中廳的開啟著的屏門眺望後廳,幽深莫測。 3廳均立八棱簷柱,中廳和後廳又立大圓柱。其上架八棱橫樑,置四鬥三拱假斗拱,棱柱上置二鬥一拱頂托。中廳所有斗拱和樑柱間均有木雕裝飾,題材多樣:既有神話傳說,也有戲出場景歷史人物,還有花鳥蟲魚、山川林木、江海水族、珍禽瑞獸等。木雕藝人根據題材,把浮雕、通雕、圓雕(即立體雕)甚至線刻等多種手法都靈活運用上了,展現了不同的形式美。

木雕是多層次的通雕,透剔玲瓏,層層疊疊。如藝術師們把《秦王釋魏征》等曲折複雜的歷史故事或戲劇場景集中在一個畫面上,又能連貫起來,金漆藍靛,光彩奪目。

尤為可貴的是,中廳梁上東西對稱的位置上之同類木雕人物,造型各異,風格不同。相傳,這兩類木雕分別為木雕藝人師徒所作。他們開展藝術競賽,比刀法、比佈局、比內容,而且互不觀摩。開光之日,師徒作品各顯風采,各有特色,左邊是師傅的《李白醉酒》,右邊是徒弟的《陶淵明賞菊》;師傅有《老驥馳千里》,徒弟有《自古英雄出少年》,觀賞者既贊“名師出高徒”,又誇青出於藍勝於藍,潮汕傳統木雕藝術在此得到彰顯和弘揚。

陳氏家廟位於仙橋街道永東村南側,是永東、西岐等行政村18個自然村 6萬多陳姓村民共有的祖祠。據仙橋《陳氏族譜》載,古溪陳氏的始祖叫陳十一郎,在紹興年間(1131--1162)從福建莆田縣涵頭鎮石獅巷遷來揭邑官溪都(今榕城區仙橋、梅雲街道一帶),至20世紀50年代發展為鬥個大聚居區,名曰“古溪”。

陳十一郎到揭陽定居,緣于其父陳文隱於南宋紹興年間在揭陽做官,“官揭陽縣二尹,任滿回閩”。其間,陳十一郎看中了揭陽的美好山水,沒有隨父母返回福建莆田老家,而是留在揭陽創村立籍。至明代,經濟發展和人口繁衍,陳氏裔孫于康熙年間在塗庫村創建宗祠。因規模較小,至清雍正十一年(1733)在今址重建,又於光緒二十一年重修。從重建算起,也有 270多年的歷史了。

金漆屏門也是古溪祠堂的特色之一。在其中廳與後天井之間有數扇活動的門,既作屏風,又可開啟通行,故稱為“屏門”。每扇屏門上均有描金人物畫,如《商湯聘伊尹》、《渭水求賢》、《齊桓公相管仲》、《孫臏下山》、《將相和》、《柳侯藏書》、《孟母擇鄰》等,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尤其是一些有關睦鄰、勸學、尚德等主題的金漆畫放在顯眼的位置上,體現了陳氏家族重視文化教育並成良好的家風。

陳十一郎的後裔歷代讀書人很多,在科場上取得功名者不勝枚舉。據《揭陽縣誌》(正續集)載:明代有舉人陳宗虞、陳獻經、陳宗魯、陳濟時等。其中陳宗魯、陳濟時是“父子舉人”,分別授臨江府通判和某知州。清代,考取舉人者有陳錫齡、陳詩正等,今略述陳氏家廟內 3塊名人匾額的由來:一塊是清代大書法家翁方綱為乾隆辛卯科舉人陳詩正題辭的“鶚薦重光”匾;另一塊是乾隆朝兵部尚書李煜堯為陳詩正題寫的“文魁”匾;還有一塊是廣東布政使魏元煜為邑庠生陳鳳生題寫的“碩德修齡”匾。

近現代,古溪陳氏後裔湧現的傑出文化人就更多了。《揭陽縣誌》(九三年版)記載的有:陳樸庵(1897--1961),13歲中秀才,後被霖田都棉湖鎮(今屬揭西縣)光緒庚寅科進士曾習經收為弟子。民國三年(1914)起,先後在揭陽、普甯潮陽、惠來等高級中學任教40餘年。他治學嚴謹、學問淵博,喜作詩吟詠,曾著有《璞山集詩存》,卻因家貧無法付梓,在一時傷感之下,將詩稿焚毀,過後又懊悔不已。今存其上世紀60年代作《冶春詩》10首,其一雲:“解放而還十稔余,神州建設婁華胥。榕城南去饒春色,信美仙橋入畫圖”,表達了詩翁對新社會的熱愛。陳朴庵擅書法,聚“柳”(柳公權)凝“歐”(歐陽詢)之風骨神韻,聞名遐邇。其子陳季祥是原《廣東僑報》記者,退休後筆耕不輟,現被聘為《潮學》志執行編輯。陳岱山(1884--1961),晚清秀才。辛亥革命後,就讀兩廣優級師範學堂,畢業後先後在汕頭、揭陽、潮陽、普甯等中學任教員,在教育界享有盛譽。撰有《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等論文,離職後仍積極為廣東省文化館編寫《中國文學史綱》。書畫家陳君勵(1925--1984),幼學《千字文》、《千家詩》,自習書法,跟舅父學習國畫。小學畢業後又從本村陳書春學古文、詩詞。解放前從事教育,解放初期調入揭陽縣文化館編輯文藝報刊。他一生苦學詩、書、畫,作品自成一格,尤喜梅、蘭、竹、菊“四君子”。其書法融“鄭板橋”、“何紹基”於一體,被人稱為“君勵體”。雕塑家陳書本(1912--1985)幼年時唯讀過4年私塾,16歲時拜藝人陳時華為師,學泥塑、壁畫。解放前在潮汕各地當水泥畫匠,解放後從事美術教育工作,1954年調入縣文化館工作,專事塑像藝術。他創作的《憶苦》、《交租》、《走江西》等泥塑畫屏,以生動的形象,深刻揭露舊社會地主的罪惡,歌頌新農村新生活,先後在縣、地、省的美術展覽會展出,受到獎勵。

當代書畫藝術人才濟濟。據新聞媒體報導並較有影響的有:2004年獲國家“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殊榮的著名金漆畫專家陳晨光少年時從胞兄學金漆畫、喜學清代名家吳嘉向畫風。擅長漆畫、工筆劃、剪紙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揭陽縣工藝美術廠擔任設計,後被評為廣東省工藝美術師,他的剪紙等作品參加世界畫聯博覽會以及全國和廣東省的各類工藝美術展覽並獲獎。1977年、1979年先後出席全國工藝美術工作會議和廣東省工藝美術藝人代表會。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二度應泰國有關部門之邀,與現為金漆畫美工的兒子陳映能到泰國繪製巨幅壁畫及廟宇裝飾美術設計,飲譽海外。民間工藝美術家陳惠標出身於工藝世家。小學畢業後跟父親陳仰先、伯父陳秋泉、叔父陳晨光臨場學習金漆畫。擅長油漆畫,又能國畫、壁畫、油畫及嵌瓷、仿石灰雕等。青年時代參加本地業餘文藝宣傳工作,擔任安樂公社文工團的編導及舞美。改革開放後,在潮汕及泰國等地的祠廟及古建築的重修中,跨越漆畫本行,發展其他工藝創作,如嵌瓷、灰雕、泥水壁畫等藝術工作,並培養出一批傳統工藝人才。2003年被聘為揭陽市雕塑家協會顧問。

陳漢初是一位軍人出身的學者,副研究員。現任汕頭市社科聯主席、黨組書記。曾在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時擔任戰地記者,深入戰場采寫過《新一代最可愛的人》等真實感人的戰地報導,被《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多家報刊採用。1982年轉業到汕頭市黨史研究室,1992年奉調到新成立的地級市、任揭陽市籌建領導小組辦公室副組長,後調入該市市委辦公室,繼而調市委宣傳部任副部長,先後兼任市人大常委、市文聯主席等職。在繁忙的公務之餘勤備筆耕,尤在文史研究方面有所建樹,著述甚豐,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潮人移台史》、《潮俗叢譚》、《潮事論譚》、《臺灣潮文化之旅》等。先後主編過《潮汕黨史》、《潮學》、《汕頭社科》等刊物。由他策劃、胡光明主筆的《農官李楚生》一書,由廣東經濟出版社出版。

陳靜嶽是一位自學成才的書法家,大專畢業,助理經濟師。現任揭陽市文聯副秘書長、組聯部部長,市書協副秘書長等職。他1967年參加工作,1969年底應徵入伍,在部隊擔任廣播電影工作,轉業到地方後長期從事文化藝術宣傳,業餘揮毫不輟,在書法藝術上造詣較高,尤以行草見長,作品多次參展獲獎並被收藏或出版,傳略被收入《中華翰墨名家作品博覽》、《世界華人名人錄》、《中華陳氏書畫藝術博覽全書》等辭書。

陳漢光是位自學成才的農民書法家,現在永東村村委員會工作。他17歲開始學習書法。40年來臨池不懈,常研習顏、趙字貼,頗得其神韻並形成自己的清新、厚樸的風格。作品及辭條被載入《國際現代書法集》、《首屆世界華人藝術精品集》等10多部書畫集,並被多家文化部門收藏。現為中國現代硬筆書法協會、揭陽市書法家協會、揭陽市傳記文學協會等社團會員、理事或顧問。

以上所舉古溪陳氏家族的文藝文史方面的傑出人物,乃是芳林片羽,但可窺見其深厚的人文積澱之一斑。據不完全統計,古溪陳氏傳人、當代處級以上幹部、部隊師團以上幹部及有高級職稱的專家學者有近百人,他們中有從事人類基因研究的廣東中山醫學教授陳系古、有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陳章亮等,不勝枚舉。

一座祠廟是一個家族的旗幟,一面引領家族不斷走向文明的文化大旗。古溪祠堂給人們的啟示,是比這些藝術形式上更深刻、更豐富的東西。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