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房官裏陳氏族史傳說
2009-11-03
“鼇頭”在當地俗稱“園頭”,位於廣東省潮安縣東鳳鎮。鼇頭二房也叫地房,是廣東鼇頭陳氏的一支悲哀分支。
相傳廣東鼇頭陳氏始祖陳宏規生有三子,並按天、地、人分立三房。先祖逝後,子輩為其選擇風水,找到一塊絕佳寶地,然經風水先生一算,眉頭一皺,曰,兄弟必須分家,而且鼇頭本鄉只能留下尾子人房陳懋德,長子天房陳安宅和次子地房陳藏用必須離家遠走,越遠越好,這樣兄弟晚輩才能平安健康興旺發達。三兄弟不信,再找另一個先生看看,可能都是同個書齋出來的吧,聽到的仍是那些骨肉離散的話。商量再三,為了子孫後代繁榮昌盛,兄弟分開算不了什麼。這樣,兄弟三個料理了長輩的後事,長子天房、次子地房就各自挑著炊具家雜、帶著家眷,依戀地告別了在家的小弟人房和親戚,遠離家鄉另創家業而去。
長子天房陳安宅帶著家眷,長途跋涉到達了揭陽縣桃山都西淇鄉。
時至今日,天房及人房皆人丁蓬勃旺盛,子孫繁衍分創海內外各地。
次子地房陳藏用的創業征途就不那麼順暢了,一路碰碰磕磕,還沒走出多遠,挑著鐵鼎的繩子就開始磨傷了。本來嘛,挑鐵鼎的繩子,在鼎邊摩擦處應該墊上稻草木塊等,以減少摩擦、延長繩子壽命。或許次子生性憨厚、竅水不足而欠缺計謀,或許命裏註定,只走出十多裏地,到了揭陽縣龍溪都柯隴鄉(今潮安縣庵埠鎮官裏鄉)繩子就斷了。這樣,按照禮俗,就只得在繩斷處安營紮寨了。
風水先生講過,離家越遠越好。可才走出十多裏地,能好到哪里去呢?這多少帶點迷信吧。可另一個角度看,還真有點科學依據呢。上面談到,或許次子生性憨厚、竅水不足而欠缺計謀,也正因為如此,基於遺傳原理,憨厚的長輩多哺育出老實本分的後代,難於成為人之豪傑、敢為人先。能發達麼?真是悲哀!
然而,話又說回來,有遺傳就有變異。次子地房的後裔還是有出人頭地者。較早期的不大清楚,近代史上,還真有過風光時期呢。祖輩們有著自己的遠洋經商船隻,還開辦過不錯的書齋,並有土地出租給當地農民,當一回小地主收起租來啦。
但好景不長。那些出過遠洋、喝過洋墨水的祖先,思想真是進步。每每回家祭祖時,總覺得祖上的風水選得不好,怎麼可讓先祖的陰宅老是浸水麼?潮汕是一個水資源十分豐富的地方(至少過去如是),乾旱不怕,就最怕淹水。幾位當家的商量起來,必須挪一挪,找一塊乾燥的地方讓老人家乾淨乾淨。這下可好,經這麼一折騰,好端端的風水全都被破壞啦。原來,祖上的風水是安在一個叫“水龜地”的地方,誰都知道,水龜(一種牙甲科昆蟲)沒水能活下來嗎?從此,後代想發達都發達不起來了。如今在庵埠鎮官裏鄉原址的就只剩下一厝南北相向的三進祖宅了。
唉!迷信嘛。不信者無、信者有亦。
有一說,地房歷代多乏嗣,人丁單薄。孰是孰非,暫請別說。只知道,民國時期,祖輩們還子孫滿堂呢,很多都兄弟一大群,住在二進的一戶宗親就一連生有七個兄弟,而且個個生龍活虎,其他宗親的孩子也都養了四個五個不少。只可惜,到了潮汕淪陷期間,很多都相繼殤逝,剩下只一兩個了。到了我這輩分,又遇到計劃生育"優生優育"政策,都是城鎮居民,領工資的,能多生嗎?按男女各半的遺傳概率,已使族內人丁按"4-2-1"趨勢遞減了。看來也只能人丁單薄了!
真是應了風水先生的話,只怪祖上不能挑著炊具家雜快步跨到地球的另一端。
……
筆者一直生活在外,偶爾回鄉祭祖,斷斷續續地從長輩們的口中得到這些資料,想集腋成裘,也就這麼多。祈請知情的宗親給予修整補充完善,只企望給晚輩們留下點什麼。
鼇頭陳氏地房官裏二十五世裔孫 陳興建
|